首页 >> 中药大全

中药大全鸭脚木皮的功效与作用0

中药大全  2019年10月17日  浏览:5 次

  摘要:鸭脚木皮【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烫伤;无名肿毒;风湿痹痛;跌打损打;骨折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取鸭脚木的树皮半斤,捣烂煎汤服后,再服生油一至二两,可解木薯中毒,亦可解大茶药中毒,解痧毒;洗漆疮。

  【拼音名】YāJiǎoM P

  【英文名】BarkofIvyTree,BarkofCommonSchefflera,IvyTreeBark

  【别名】西加皮、鸭脚皮、鸭脚木、鸭脚罗伞、九节牛、小叶鸭脚木、汉桃树、七叶莲、江木母、脚母树、鸭麻瓜、鸭母有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根皮、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octophylla(Lour.)Harms[AraliaoctophyllaLour.]

  采收和储藏:根、根皮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根皮洗净,蒸透,切片,晒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或大灌木,高m,胸径可达 0cm以。树皮灰白色,枝条粗壮,平时有皱纹,幼时密生星状短柔毛,不久毛渐脱落至稀。掌状复叶互生,小叶;叶柄细长,圆柱状,长15- 0cm,小叶柄长2-;托叶半圆形。小叶革质或纸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cm,宽 -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稀圆形,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下面灰白色,幼时必被星状短柔毛,后渐脱落;侧脉对,脉不明显。花序为伞形花序聚生成大型圆锥花序顶生,初密生星状短柔毛,后渐脱落;萼疏被星状短柔毛至无毛,边缘有个细齿;花瓣5,肉质,花后反曲,长2- mm,白色,芳香;雄蕊5,长过花瓣;子房下位,室,花柱合生成粗短的柱状,长约0.5mm。浆果球形,直径约5mm,熟时暗紫色。花期月,果期翌年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或向阳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环境,稍耐贫瘠,在阳坡亦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播各在春季月进行,发芽温度为℃,幼苗生长迅速,苗高cm时,移植1次,次年即可定植。

  田间管理一般管理夏季宜半阴,秋、冬需日晒,冬季越冬要求5℃以上温度。

  【性状】性状鉴别树皮呈卷筒状或不规则板块状,长 cm,厚mm。外表面灰白色或暗灰色,粗糙,常有地衣斑,具类圆形或横向长圆形皮孔。内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具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纤维性。气微香,味苦、涩以皮薄、均匀、卷筒状者为佳。

  【化学成份】茎皮中含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 -羟基羽扇豆-20(29)-烯-2 ,28-二酸[ -hydroxylup-20(29)-ene-2 ,28-dioicacid][1]。

  【药理作用】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筋。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烫伤;无名肿毒;风湿痹痛;跌打损打;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虚寒者及孕妇忌服。

  【附方】①接骨方:生鸭脚木皮六两,生犁片木叶四两,生官榕木叶四两,雄鸡一只。共捣烂,双酒炒热敷患处,二十四小时去药,再加酒炒热熨患处。(《陆川本草》)②治红白痢疾:鸭脚木皮去外皮,洗净,一蒸一晒,用四两,水煎服。(《岭南草药志》)③治:鸭脚木皮六两,浸酒一斤。每日服两次,每次五钱至一两。(《广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根皮:治酒病,洗烂脚,敷跌打,十蒸九晒,浸酒祛风。

  2.《岭南采药录》:治斑痧毒,以之煎水服。

  .《陆川本草》:驳骨止血,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伤积肿痛,刀伤出血。

  4.《岭南草药志》:除湿舒筋活络,清胃肠酒湿积滞。

  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治发热,咽喉肿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积肿痛。

  6.《广西中草药》:活血祛瘀,清热。治风湿,跌打,烧伤。

  【摘录】《中华本草》

  (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典型心绞痛的表现
两岁宝宝经常便秘怎么办
宝宝绿色大便怎么调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