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美容

农技推广为何花多果少容易

中医美容  2021年09月03日  浏览:5 次

农技推广为何“花多果少”

面对她孩子一般幽幽的眼神 一边是大量在实验室里沉睡的农业科技成果,一边是对农技“嗷嗷待哺”的农民。近年来,在农业大省安徽,农技推广频频遭遇“花多果少”的尴尬。 了解到,安徽省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都实行了成果“低价转让”甚至“零转让”的鼓励措施。即便这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仍只有三成多,真正形成产业化的不到1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何如此艰难?通过调研发现,农科成果结构性矛盾、推广体系受到损害、基层干部和农民成果转化意识薄弱,是3个主要的原因。 成果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 安徽省农学会负责人介绍说,安徽每年在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登记的近百项成果中,养殖业类成果只占16%左右,种植业类成果则占80%以上。事实上,养殖业近年发展迅速,已占到农业生产总值的50%左右。而这方面科技成果的供给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在种植业内部,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所供给的成果比例也不尽合理,经济作物类成果比例偏低。而市场潜力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等专业学科的科研成果,尤显紧缺。 体制障碍损伤了推广体系 据省农委介绍,目前安徽省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线断、破、人散”的状况,大部分基层农技站人去屋空,发挥不了作用。此外,全省农业科技经费每年仅360万元左右,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05%,无法适应农业科研、推广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有关人士分析说,面对农业科技投入偏低的现状,需要尽快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设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层次和任务分明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体制上保障组织精干的科技力量进行攻关研究,把有限的财力集中起来研制复合型的、能够对农业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并行之有效地加以推广。 农村成果转化意识有待提高 有资料说,在安徽,农村劳动力除了2/3是小学文化甚至文盲外,每年有50万初中毕业生回乡。他们基本上没有进行岗前培训,成了没有种养技术的新农民。 安徽农业大学一位教授反映说,不少乡村干部和农民科技意识淡薄,科技素质普遍不高,也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他和同事到农村推广科研成果时,有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常提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要求,如“带些资金下来”、“要包收产品才行”,等等。对于有偿转让的成果,科技人员收成本费时常遇到“没钱”或“有效益才给钱”等回答。在这样的境况下,一些花费了大量心血和精力的研究成果便只能束之高阁。 针对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大量成果闲置的现状,专家建议,结合当前农业市场和农业结构调整状况,选择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实用性和较高经济效益前景的成果,进行二次开发。二次开发中,要对原成果研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改进提高,起点要在原来成果水平之上。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成果转化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技术经济效益。

莆田治疗白癜风医院费用
广州包皮过长治疗哪家好
体质虚弱怎么自我调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