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美容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养生关爱

中医美容  2019年10月12日  浏览:2 次

  摘要:春季以风的变化较为突出,风邪侵袭人体,常表现为游走性的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尤其是头顶、耳后、肩背、肘臂等处疼痛,均与春令风邪的偏胜侵袭有关。因此,应该注意头、肩、背等身体部位的保暖及防风,防止疼痛的发生。

  ★棉衣不宜太早换,旭日升起再晨练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 。立春过后,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即便立春过后,气温有所回升,人们也不宜顿去棉服,更不可骤减,宜下厚上薄。随着大地回春人体表面的毛细血管逐渐开放,人也很容易受风寒而伤阳气。因此,立春后是感冒和疾病的易发期,发病人数较多,疾病也处于多发期。立春过后要注意保暖防病,一定要 春捂 。 春捂 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其原则是过犹不及,不 捂 不行, 捂 过头也不成。适当捂一捂,可以减少疾病。

  养肝

  ★心情舒畅少食酸,柔肝果蔬选辛甘

  春,五行属木,在脏应肝,所以立春后要养肝护肝。养肝的关键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 肝火上升 。情绪不宜过于激动、兴奋,要保持愉悦、平和,这有利于疏肝理气。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春天肝气生发,肝在五行属木,肝木克脾土,所以开春以后要多注意脾胃的保养,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荸荠、梨、桂圆、银耳等。同时,少吃辛辣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

  柔肝

  ★血压不稳肝阳亢,枸杞贡菊泡饮添

  立春是冬春之交的季节,寒温变化反复无常,大风常至,风气通于肝,外风引动内风,促使肝气亢盛,所以血压经常呈现 动,应避免过分紧张、、抑郁。还要注意吃降压药,要避风寒,大风天不宜外出,还要调养,少生气,忌暴怒,不要过度疲劳。

  少吃易 动风 的食物,如鸭子、黄鳝、狗肉等;多吃平肝之品,如荠菜、青菜、萝卜之类。有血管硬化的人,此时血管脆性增加,管壁弹性减弱,不易适应气候的寒温反复,加之大风干扰,所以易患心脑血管疾病。此时,要注意天气骤然转凉,引起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而发生心脑意外,所以要注意避风寒,入春后,要由室内逐渐走出户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适应冬春之际多变的气候。

  运动

  ★立春后,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要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随着气温回升,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此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

  要注意的是,这一时节运动不宜剧烈,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易耗阳气。由于立春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防风

  ★瘙痒喷嚏频频犯,远离林木避敏源

  《黄帝内经》说: 风为百病之长 、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由此可知,春天风引起的病较多,所以春天养生首先要避风。 百草回芽,旧病萌发。 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

  春季以风的变化较为突出,风邪侵袭人体,常表现为游走性的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尤其是头顶、耳后、肩背、肘臂等处疼痛,均与春令风邪的偏胜侵袭有关。因此,应该注意头、肩、背等身体部位的保暖及防风,防止疼痛的发生。

  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在远离过敏源的同时,坚持用生理盐水清腔(每天1~2次),可增强鼻粘膜抗敏力,大大缓解瘙痒喷嚏症状。

  随选穴(或部位)、治疗手法等的不同,能使人体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生血净血,活血化淤,疏通经络,扶助正气,祛除病邪,清热泻火,增强免疫功能,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且适用于多种需求人群,特别是对亚健康人群的使用更为显著。

男性突然夜尿增多怎么办
胸痹心痛病吃什么药
中成药治疗脉管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