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湿热体质调理 中医针灸的方法给大家

中药方剂  2019年07月16日  浏览:4 次

摘要:马上就要进入夏季了,天气也变得越来越潮湿闷热,这对于身体湿气比较重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季节,而且天气潮湿闷热人体各项分泌指标也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春夏之交,大家注意体内湿热调理很有必要,具体怎么做呢?下面介绍几种中医针灸的方法给大家。 湿热体质的特点是形体偏胖,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臭或嘴里有异味,汗黏有味,经常胸闷腹胀,尿黄,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臭秽;女子白带多或有黄带、有异味;头发油脂多,易脱发,皮肤易生痤疮、湿疹、脚气等,身重困倦,烦躁易怒,偏腻。那么湿热体质的人如何调理呢?

1、肺俞穴

湿热体质偏于湿热内蕴,表现为痤疮、口臭的可以选用肺俞穴。肺俞穴中的肺就是指的肺脏,俞就是输的意思。所以,肺俞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指肺脏的湿热水汽由此外输。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对清肺经的湿热疗效显著。操作时,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约揉15- 0次,用两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约分推 0-50次。

2、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水湿,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可以健脾除湿。这三个穴位也都比较适合湿热体质的人进行。

、八髎穴

在骶椎上,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 八穴 。八髎穴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5分钟,对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下注的人比较适合。

4、丰隆、三阴交、内庭、足三里

如果拔火罐,可以选择丰隆、中脘、内庭、三阴交、丰隆、足三里、阴陵泉,这样的顺序。

5、去湿要穴 曲泉

曲泉-曲泉

屈膝时,当膝内侧横纹端上方凹陷中。

取屈膝位向膕窝方向直刺1~1.5寸,如觉针下有搏动感时,应停止刺入,以免损伤动脉。艾炷灸 ~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脾经湿热背部的主要穴位为:

大椎、大杼、膏肓腧、大肠腧、三焦腧。

大椎:位于督脉上。为治疗痘痘、泄热的重要穴位。在后中正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取穴就是低头摸后颈,能摸到很多突起。大椎为一个最高的骨性突起,且突起可随颈部活动。刮痧2分钟,力度稍重。

大杼:膀胱经。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腧:膀胱经。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寸。

三焦腧:膀胱经。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腧:膀胱经。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部最细的地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然后以此类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穴位是有不同的功效的,我们在使用治疗我们自己的疾病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的使用。要听医生的建议并且选好适合自己的方法。

温馨提示:天气潮湿闷热,大家还要多注意身体保暖,尽量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中长待,注意室内也要保持通风干燥,而且下雨天淋雨了要尽快换上干净的衣物,以免发生感冒或者让身体受凉。另外,还要注意床上的被褥也要经常拿出去晒晒太阳。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等症状。

新生儿腹胀腹痛怎么办

宝宝不消化吃什么好

腹泻宝宝的饮食调理

孩子积食的症状
宝宝不爱吃饭咋办
孩子积食呕吐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