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媒中国土地市场上升乏力用地价格继续调整
中药方剂 2020年09月16日 浏览:3 次
美媒:中国土地市场上升乏力 用地价格继续调整
参考消息10月17道外媒称,中国国土资源部10月16日表示,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住宅地价同比增长6.98%,较上季回落2.16个百分点,已转为低速运行;环比增速为0.42%,较上季回落约1个百分点。其并预计,第四季度住宅地价将保持高位调整态势。
据美国《华尔街》站10月17道,中国国土部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住宅地价为人民币5236元/平方米。
报告指出,第三季度,住宅地价整体运行平稳,环比增速为正的城市由上季度的80个减少至70个。住宅地价环比增速超过3.0%的城市仅有3个,较上一季度减少6个;增速为负的城市由上季度的15个增至27个。
与去年同期相比,住宅地价增速为正的城市由上季度的95个减至89个;增速超过7.0%的城市由上季度的40个减少至31个,其中,广州、南昌、青岛等五城的增速超过15.0%;负增长的城市达12个。
报道称,针对目前市场形势,国土部分析指出,中国国内外经济处于缓慢复苏调整期,下行压力依然明显,资金流量总体偏紧,引致需求减弱,土地市场上升乏力,地价环比涨幅持续回落。
此外,楼市限购政策的取消或放松,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房地产的市场化调整应成为“新常态”的组成部分,进而带动地价的市场化波动。
对于后期走势,报告预计,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土地市场将总体平稳,商业、住宅用地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调整态势。
报告还建议,土地供应方面,应更注重结合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用地需求与结构在整体背景调整期的变化,合理调整供地数量、类型、节奏,满足当前及未来土地市场平稳发展的需要。
[page]
【延伸阅读】三季度我国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地价环比增速0.78%
2014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组)
摘要:2014年第三季度,全国综合地价水平保持微幅上升,环比、同比增速持续放缓;与商服、工业相比,住宅地价环比增速回落幅度最为明显;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地价环比增速为零,商服、住宅地价出现下降;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用途地价增速仍处于较高位运行,但商服、住宅环比增速回落,工业地价环比增速上升;环渤海地区各用途地价环比增速全面放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全国主要监测城市中,综合、住宅地价环比下降的城市数量升至两成。
预计第四季度,我国土地市场总体平稳,商业、住宅用地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调整态势,工业地价平稳上涨。
根据全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的最新数据,2014年第三季度全国重点区域和主要城市地价状况分析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地价水平微幅上升,综合、商服、住宅地价环比、同比增速持续放缓
2014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485元/平方米,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6527元/平方米、5236元/平方米和730元/平方米。
综合、商服、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增速均呈放缓态势。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地价环比增速为0.78%,连续第三个季度放缓,较上一季度下降0.58个百分点;商服地价环比增速较上一季度回落0.13个百分点,为0.80%;住宅地价环比增速为0.42%,较上一季度回落1.03个百分点;工业地价环比保持低速增长,为1.17%,较上一季度下降了0.27个百分点。
[page]
综合、商服、住宅地价同比增速回落,工业地价同比增速上升,各用途地价同比保持低速增长。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商服、住宅地价同比增速依次为6.42%、6.11%、6.98%,较上一季度分别回落1.11、1.37、2.16个百分点,均由上一季度的较高位转为低速运行;工业地价同比增速为5.91%,较上一季度上升0.18个百分点,保持低速、温和上行。
重点城市定基地价指数稳步上升。2014年第三季度,以2000年为基期的重点城市平均地价指数稳步上升,综合、商服、住宅、工业地价指数分别为230、241、270、185,较上一季度分别增加2、3、2、4个点。
重点监测城市中,地价总体水平为5006元/平方米,较上一季度增长1.09%,较去年同期增长9.01%。商服、住宅和工业地价水平分别为8532元/平方米、7405元/平方米和952元/平方米;环比增速分别为1.08%、0.41%和1.93%;同比增速分别为8.38%、9.02%和9.25%。
(二)三大重点区域综合地价环比、同比增速全面回落,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地价环比零增长;除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地价环比、同比增速上升外,其余地区各用途增速均持续下行
2014年第三季度,三大重点区域综合地价水平均高于全国总体水平,保持上升态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综合地价水平分别为4967元/平方米、5450元/平方米、3676元/平方米。
从环比增速看,三大重点区域综合地价增速均呈放缓态势,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地价零增长,低于其他两大区域平均水平,较上一季度下降了0.52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综合地价增速降至次高位运行,为2.73%,较上一季度下降1.18个百分点,明显高于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平均水平;环渤海地区综合地价增速保持平稳波动,为0.60%,较上一季度下降了0.71个百分点。
分用途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商服、住宅地价负增长,工业地价增速回落,分别较上一季度下降0.29、0.98、0.19个百分点,增速依次为-0.07%、-0.41%、0.43%。其中,商服、住宅地价在近两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监测城市看,各用途增速主要集中于-1.0%~1.0%之间;13个监测城市中,10个城市住宅地价下降,1个城市零增长,其中,宁波住宅地价增速最低,为-4.42%。珠江三角洲地区商服、住宅地价增速放缓,较上一季度分别下降1.68、3.68个百分点,为1.07%和0.92%;工业地价增速较上一季度上升0.71个百分点,为4.37%,其中,广州工业地价增速为6.03%。环渤海地区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增速分别较上一季度下降0.33、0.78、0.74个百分点,依次为0.90%、0.79%、0.29%。
从同比增速看,三大重点区域综合地价增速均呈放缓态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综合地价增速依次为2.77%、15.62%、4.66%,分别较上一季度下降1.34、0.91、0.79个百分点,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增速仍保持高位运行,环渤海地区地价温和上行,长江三角洲地区则处于平稳波动区间。
[page]
分用途看,除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地价增速上升外,其余地区各用途增速均呈放缓态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增速分别较上一季度回落1.45、2.50、0.16个百分点,依次为1.28%、3.43%、2.91%,属平稳运行;珠江三角洲地区商服、住宅地价增速较上一季度分别下降3.39、4.85个百分点,而工业地价增速上升了2.42个百分点,依次达到9.02%、15.28%、17.22%,住宅和工业地价增速仍处于高位运行,商服增速则降至次高位。环渤海地区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增速较上一季度分别下降了1.39、1.05、0.32个百分点,依次为5.38%、5.89%、3.03%。
(三)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综合地价环比、同比增速全面放缓
2014年第三季度,全国重点城市中,地价水平呈东高、西次、中低的布局。东部地区平均地价高于全国和中西部地区,西部与中部地区平均地价均低于全国重点城市平均水平。
从环比增速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综合地价增速分别较上一季度下降了0.85、1.16、0.12个百分点,依次为1.66%、0.49%和0.30%,东部地区降至低速运行,中部和西部地区运行平稳。
从同比增速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综合地价增速分别较上一季度下降1.25、1.35、1.32个百分点,但东部和中部地区地价增速仍处于高位运行,分别达到10.77%和10.79%,西部地区地价增速3.30%,仍保持低速增长。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青岛、上海、广州、深圳、南昌、太原综合地价增速仍超过10%。
(四)一线城市各用途地价环比及同比增速均高于全国和二、三线城市平均水平[2]
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监测城市中,一线城市综合、商服、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同比增速均明显高于全国及二、三线城市平均水平;各用途地价增速对比来看,一线城市的工业地价环比、同比增速显着高于二、三线城市其他用途地价水平增速。
(五)全国主要监测城市中,综合、住宅地价环比负增长的城市上升至两成,六成城市环比增速处于平稳区间
2014年第三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的综合地价环比增速整体运行平稳,76个城市的增速为正,较上一季度减少8个。综合地价环比增速大于3.0%的城市仅有2个,比上一季度减少2个;增速为负的城市由上一季度的12个增至本季度的21个,其中,宁波的增速下降幅度最大,为-3.40%。另外,67个城市的增速稳定在-1.0%~1.0%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城市综合地价仍保持上升态势,增速上涨的城市有93个,增速超过7.0%的城市由上一季度的39个减少至本季度的27个,其中,太原、广州、南昌、青岛、上海、西安、深圳等11个城市的增速超过10.0%,比上一季度减少6个城市;负增长的城市为8个。
[page]
住宅地价与综合地价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整体运行平稳,环比增速为正的城市由上一季度的80个减少至本季度的70个。住宅地价环比增速超过3.0%的城市仅为3个,较上一季度减少6个;增速为负的城市由上一季度的15个增至本季度的27个,其中,11个城市地价的跌幅超过-1.0%。此外,64个城市的增速稳定在-1.0%~1.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为正的城市由上一季度的95个减至本季度的89个;增速超过7.0%的城市由上一季度的40个减少至本季度的31个,其中,太原、平顶山、广州、南昌、青岛等5个城市的增速超过15.0%;负增长的城市达12个。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巴西在金融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在巴西(六)异常交易地块数量延续二季度大幅回落态势,土地购置需求持续弱化,市场成交保持平稳
截至2014年9月30日,三季度上报成交异常交易地块25宗,环比降幅超过40%,同比减少更为明显,超过80%。平均溢价率为108%,环比、同比分别下降了63个和10个百分点。平均竞价轮次为95次,环比上升27%,同比上升14%。总体看来,除平均竞价轮次有所上升外,三季度各地成交的异常地块数量、平均溢价率及土地面积总和等指标均延续今年以来的大幅回落态势,显示市场土地购置需求进一步弱化(萎缩)。此外,四大一线城市上报异常地块宗数在全国总量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达到44%),反映出在整体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一线城市市场的活跃度及抗压性更高,不同类型城市间的分化明显。
二、当前市场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经济处于缓慢复苏调整期,下行压力依然明显,资金流量总体偏紧,引致需求减弱,土地市场上升乏力,地价环比涨幅持续回落
一方面,2014年三季度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迹象平稳但力度有所减弱,美联储9月会议决定仍维持目标利率不变,QE继续减量至150亿美元并计划在最后一次10月会议缩减1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从而完全退出购债计划;欧元区宏观经济数据整体表现不佳,通胀数据的持续下滑引发对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另一方面,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处于“新常态”合理区间,出口增速稳步提升、消费增长总体稳健,但房地产市场调整的累积效应对相关领域影响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PMI指数为51.1%,本季度指标整体高于上季度水平,表明我国制造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但仍存在进口疲弱态势、小微企业发展处于收缩区间等问题。
资金层面,8月末,M2同比增长12.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7个和1.9个百分点,增速为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且低于13%的全年预期目标,社会融资规模回落态势延续。资金面在央行[微博]定向降准后依然维持收紧态势,银行对非首次自住型的房贷及公积金贷款的放贷意愿依然不高,房企到位资金增速持续小幅回落,仍明显低于投资开发增速。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与宏观经济“新常态”周期的叠加磨合,导致房地产市场观望氛围浓厚,成交量虽略有回升但处于整体低位。
在上述多重背景下,主要监测城市地价环比涨幅持续收窄,地价上涨乏力,综合地价环比上涨超过3%的城市个数仅为2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商服、住宅地价出现了负增长,为近两年来的首次地价下降。
[page]
(二)“限购”政策的取消或放松,体现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落实,房地产的市场化调整应成为“新常态”的组成部分,进而带动地价的市场化波动。
自6月26日,呼和浩特市发布文件正式取消限购,截止到9月30日,所有限购城市中仅余一线城市及三亚市等5个城市仍在坚守。“限购”的取消或放松成为三季度房地产市场的关键词,但上述政策尚未引起市场的急剧反弹,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市场的平稳。行政干预的弱化,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精神的落地,但相关制度、机制应配套跟进,以避免长效运行机制与短期调控措施的错位叠加。
新一届决策层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说法,准确定位了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的新阶段划分。单纯依赖外部因素的改善及刺激政策无法实质性改变宏观经济的“换档”。房地产市场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宏观经济运行的大周期规律,适时适度的合理调整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平稳健康持续发展。土地价格在消除了行政干预的背景下围绕自身价值的合理波动,更是房地产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信号表征。
(三)主要监测城市土地供应总量较上季度下降,其中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其他供地下降较多;商业、住宅用地占比微升,房地产用地市场基本平稳。
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土地供应量环比下降,明显低于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各类用途用地供应量同比均明显下降。截至2014年9月30日,2014年第三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土地供应面积达到4.89万公顷,环比减少10.65%,同比减少32.56%。其中商服、住宅、工矿仓储用地和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分别供应约0.53、1.03、1.49和1.85万公顷,商服用地环比增加4.29%、住宅、工矿仓储用地和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分别减少4.42%、5.48%和20.31%,同比变化分别为减少22.81%、减少35.02%、减少34.59%和减少31.89%。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面积进一步回落,供应面积约1.55万公顷,环比、同比均呈下降趋势,分别减少1.63%、31.33%。三季度各地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仍在推进落地,供应面积约为0.20万7630公顷,环比下降为15.69%,同比下降22.82%。
本季度,各类用地供应量占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结构比例与上季度大体类似,除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量占比明显降低外,商服、住宅、工矿仓储用地均有小幅上升。环比来看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占比下降相对较大;同比来看工矿仓储用地占比下降最快,商服用地占比上升最快。
[page]
本季度,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量占土地供应总量的31.78%,较上一季度增加2.9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0.57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占比4.08%,环比略降0.24个百分点,同比略升0.5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占比略有回升,有助于市场预期趋稳。
三、后期走势预判及关注要点
2014年四季度,预计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新常态”的定位及解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于宏观经济下滑的担忧,也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于保持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的信心和决心。三季度,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通过抓住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力推动改革、出台简政放权、结构性减税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重点关注中小企业的创新以及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上述改革红利的释放,将持续不断的激发市场整体活力、发展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预计2014年第四季度,我国土地市场总体平稳,商业、住宅用地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调整态势,工业地价平稳上涨。
下一步建议,坚持稳步扎实推进落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新常态”角度正确看待市场波动,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多引导少干预”,给予市场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来完成自身规律的运行与调整。对于限购、限贷的取消或放松,及市场对“降息”的预期,需注重合理引导、正确解读,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缓解资金面的波动压力。土地供应方面,应更注重结合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用地需求与结构在整体背景调整期的变化,合理调整供地数量、类型、节奏,满足当前及未来土地市场平稳发展的需要。
文章关键词:地价长江三角环渤海地区
( 16:30:06)
[page]
【延伸阅读】韩济州岛成中国人投资新宠持有土地地价达35亿元
济州的宝健路随着中国游客的增多而增加了很多中文招牌和标语(页截图)(图片来源:新华)
韩联社济州9月1日电 韩国国会国土交通委员会1日公开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人持有的济州岛土地面积达592.2万平方米,地价达到580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25亿元)。
2009年,中国人持有的济州岛土地面积仅为2万平方米,在外国人持有的土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但今年6月,该比例已剧增至43.1%。短短5年,中国人持有的济州岛土地面积增长了295倍。据预测,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中国人持有的济州岛土地面积今年底或将突破700万平方米。
国土交通委员会委员、执政党新世界党议员金熙国指出,2010年济州岛开始实施“投资移民政策”(只要购买50万美元以上的济州岛房地产,就可以获得韩国永久居住权)后,购买济州岛房地产的中国人数急剧增加,但这项政策所带来的副作用不能、也不可忽视。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对中国人购买济州岛房地产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研究。(完)
(文章来源:韩联)
( 21:00:03)
[page]
【延伸阅读】全球城市墓地价格飙升 北京市民调侃“死不起”
参考消息8月12道 日本《富士产经商报》8月9日发表题为《世界各国墓地也呈现泡沫状态》的文章称,在全球各大城市,“阴间”也已与房地产泡沫扯上了关系。土地争夺越发严重,墓地价格也在飙升。甚至在通常采取火葬、墓地不占用场地的亚洲,安放骨灰盒的空间也在变得稀缺。
在纽约中心城区曼哈顿,已经没有了死者的容身之所。去年去世的前纽约市长郭德华曾于2008年向曼哈顿下城三一教堂支付了两万美元的墓地费,才得以在曼哈顿入葬。他可能是埋葬于曼哈顿的最后几位纽约客之一。布鲁克林区的墓地价格也已涨至历史最高水平,几乎与住宅持平。
遭遇墓地短缺之苦的伦敦曾于2007年通过一项法案,允许各行政区刨除长达75年以上的古墓,以给新墓腾出空间。不过,英国约克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各区对行使该法案比较犹豫。
在香港,公民要想将骨灰安放至公共灵堂需要等5年。不久前,香港刚刚批准一家民营企业建造可容纳2.3万个骨灰龛位的11层灵堂。而在日本,甚至还存在使用IC卡从地下室调出骨灰盒的自动式骨灰灵堂。
北京市民经常调侃说“死不起”,如今他们开始到邻近的河北省寻找墓地。据当地墓地服务信息的数据,市内的标准墓地(0.9平方米)价格从4万元人民币起,风水最好的位置甚至高达30万元。
巴黎和罗马的地下到现在还存在长长的、类似迷宫的地下墓地。位于罗马中心区的维拉诺墓地,地下1.8平方米区块的价格约为2.4万欧元,比包括罗马在内的意大利中部每户家庭1.87万欧元的年均收入还要高。
( 10:23:42)
[page]
【延伸阅读】南华早报:内地房价不会因基准地价上调而上升
参考消息9月9道据香港媒体报道,专家表示,由于房地产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所以内地的房地产价格不会随着基准地价马上要进行的上调而上升。
据香港《南华早报》站9月7道,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况伟大说,土地的基准价格每三到五年修订一次。况伟大说:“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各城市土地价格的变化。鉴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基准地价不太可能会下调。”
况伟大说,虽然基准价格是地方政府制定土地销售价格时的一个参考,但上调不会显着拉高住宅价格。他说:“在短期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势头仍然是土地价格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信息,包括江西省宜春市、江苏省盐城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等城市2013年都修订了基准价格。《中国证券报》最近的一份报告说,一些城市正计划提高基准地价,努力增加收入来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媒体的报道称山东和广东的一些城市也在名单之中。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说,卖地收入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应对政府债务上升的问题。尹伯成说:“虽然提高基准地价将小幅提振住宅价格,但解决债务问题现在是地方政府更优先考虑的问题。”
财政部表示,内地2103年头七个月的土地出让收入为2.02万亿元,同比增长49.4%。尹伯成说,由于房地产市场变得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所以住房的价格更多是由供需情况而非基准地价来推动。他说:“如果地方政府把卖地的钱用来修建更多的保障房,这将有助于缓解房价压力。”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说,基准地价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与地方政府债务急剧增加有关,但主要因素是土地供应不足。张宏伟说:“供应不足仍是一线城市土地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尽管基准地价上升,但土地价格仍保持稳定。”他说,由于供应不足和需求上升,住宅价格仍然面临着上涨的压力。
况伟大说,由于地块主要是通过招标和拍卖的方式出售,因此价格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近年来的大部分成交价格一直远高于基准地价。基准地价越来越多地只是作为一个参考。他说:“所以基准地价的增加不会对房地产或土地价格马上产生影响,所以也没有必要恐慌。”
但况伟大认为住宅价格仍会走高。他预计在一些三四线城市,五年后的价格将翻倍。他说:“然而在一些一线城市如北京,如果住房价格翻番,泡沫就会破裂,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 09:46:10)
玉林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清远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南平白癜风较好医院

- 上一篇: 中国《扫毒2》曝古天乐特辑
- 下一篇 中国成都室内装饰秋季家庭装修会火爆启动
-
国土资源部小产权房转正系理解偏差
2020-08-11
-
东道主阿联酋在小组赛第二场比赛中以27∶138败下阵来
2020-07-02
-
黑白胡椒功用不同
2019-07-16
-
胆木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5
-
秋后三个部位需要保暖
2019-07-12
-
天麻种子用菌液浸种如何播种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