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新闻

鰕虎鱼功能主治温中益气补肾壮阳

中医新闻  2020年02月02日  浏览:3 次

摘要:鰕虎鱼【功能主治】温中益气;补肾壮阳。主虚寒腹痛;胃痛;疳积;消化不良;阳痿;遗精;早泄;小便淋沥

【出处】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

1.《尔雅》郭摸注:吹沙、小鱼,体圆而有点。

2.《纲目》:此非海中沙鱼,乃南方溪涧中小鱼也。居沙沟中,吹沙而游,哑沙而食,鲍者肉多形圆,陀陀然也。鲨大看长四、五寸,其头尾一般大,头状似鳟,体圆似鳝,厚肉、重唇、细鳞,黄白色,有黑斑点文,背有留刺甚硬,其尾不歧,小时即有子,味颇美。

【拼音名】XiāHǔY

【英文名】Yellowfingoby

【别名】鲨、舵、吹沙、重唇、沙沟鱼、沙鰛、呵浪鱼、沙竹、光鱼、油光鱼

【来源】

药材基源:为鰕虎鱼科动物刺鰕虎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gobiusflavimanus(TemmincketSchlegel)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刺鰕虎鱼,体前部略呈圆柱形,后部侧扁,体长10-1。头大而长。吻长,前端钝圆,正中稍隆突。眼中等大,背侧位,眼间隔窄。口大,前位,口裂略斜,唇厚。牙尖锐,锥形,上、下颌牙均排列成狭带状,上颌牙较大,下使牙较小。鳃孔大,鳃耙 +8。头后部、颊上、鳃盖上部及项与胸部被小圆鳞,体大部分被栉鳞。体侧纵列鳞46-50,横列鳞约17。背鳍 ,分离,第1背鳍Ⅷ-Ⅸ,质柔韧;第2背鳍Ⅰ-1 。臀鳍I-11,约与第1背鳍等高。胸鳍20,尖圆,约与腹鳍等长。尾鳍后缘尖圆形。体背侧黄绿色,下部较淡。胸鳍、腹鳍、臀鳍均黄色。背鳍和尾鳍蓝灰色。体侧正中有不明显的大型暗色斑点一纵列,直达尾鳍基底。背鳍具排列成 -5余行的暗色斑点。尾鳍有波状横纹7-9条。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近海及河口下层的肉食性小型鱼类。以虾、小鱼等为食。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化学成份】刺鰕虎鱼肉含维生素B12,肌动(actomyosin),卵磷脂(lecithin),蛋白质,脂肪,糖类及与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相似的神经毒素。还含类胡萝卜色素(carotenoidpigment):胡萝卜二醇(tunaxanthin),叶黄素(lutein),玉米黄素(zeaxanthin), 胡萝卜素( -carotene),隐黄质(cryptoxanthin),蝲蛄素(astacene), -羟基- ,ε-胡萝卜- ,4-二酮( -doradecin)。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补肾壮阳。主虚寒腹痛;胃痛;疳积;;阳痿;遗精;;小便淋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0-90g。

【注意】不宜久食。

【各家论述】

1.《纲目》:暖中益气。

2.姚可成《食物本草》:食之主壮阳道,健筋骨,通血脉。

.《医林篱要》:利小水,通淋。

【摘录】《中华本草》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清远男科医院
脉络舒通能治疗静脉曲张吗
活血化瘀的中药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