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新闻

霜降,为何连朱元璋都要吃它?

中医新闻  2019年07月27日  浏览:3 次

摘要: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 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办法,只好拿起讨饭碗、扯起打狗棍四处讨饭。有一年霜降节,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两眼发黑,四肢无力。当他跌跌撞撞走到一个小村庄时,顿时眼前一亮,发现村边的一处烂瓦堆里长着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朱元璋一见,兴奋极了,心里想着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于是,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树上,吃了一顿柿子大餐,这才得以从阎王爷那里捡回了一条小命。而且一整个冬天没有,也没有裂嘴唇。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有一年霜降节领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

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绪万千,正是这棵柿子树才使自己免于成为饿殍。他仰望着这棵平平常常的柿子树,缓缓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又亲自爬了上去,郑重其事地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并封它为 凌霜侯 ,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 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秋天的沧桑与浪漫,似乎总是在霜降前后尤为撩人沉醉 露结为寒霜,气肃而凝降,这就是《诗经》中最美的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的由来。

作为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标志着自秋向冬的过渡。往往霜降过后,早起的人们会发现,每天清晨都会有一层薄霜覆盖在草木上。焜黄华叶的季节,好在还有菊花和芙蓉的喧妍,让秋天的尾巴不至于太过落寞。

入秋后,人体的阳气处于相对弱的状态,寒气加重,要注重保暖,预防感冒。

霜降伤脾胃,不可不!霜降记住两件事:艾灸养胃,食疗吃花生!10月2 日就是霜降了,它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最寒冷的一个节气,所以霜降之后别忘了有两件事一定要做 艾灸养胃,食疗吃花生!

补冬不如补霜降,贴秋膘不如养脾胃!霜降作为秋季进入冬季的一个过渡节气,是秋季中最寒凉的一个节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这时应适当,为迎接寒冬做准备。所以谚语有 补冬不如补霜降 的说法,认为 秋补 比 冬补 更重要!

按中医理论,霜降时段是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但就是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致发生,尤其是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复发的高峰期!

深秋气温较低,难免吞入一些冷空气,会引起胃肠黏膜血管收缩,致使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营养供应减少,胃肠黏膜的防御屏障破坏,不仅对溃疡的修复不利,还可导致新溃疡出现。

而天气越是寒冷,越是要注重暖胃,而要想对付霜降时节高发的胃病,温胃散寒就是最有效的办法,而我们常说太阳是天之阳,艾灸为地之阳,所以当霜降脾胃虚寒时,不可不艾灸!

秋补是 打底补 ,相当于打地基,只有地基牢固了,冬补才会有意义。

霜降进补是为冬季进补打基础的,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的生化之源,就是说,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是 受补 还是 不受补 ,不先把脾胃养好,进补后承受不了,就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现象!

补霜降,养脾胃,艾灸穴位:

①中脘

②神阙

③天枢

④足三里

艾灸方法:足三里每次艾灸15-20分钟,躯干每穴艾灸 0-50分钟,由少到多,逐渐适应延长,一个礼拜内休息1- 天。

健胃散寒,除痰,破痞瘤,养荣强壮。用于单一型培根病、胃痞瘤,胃溃疡引起的消化不良,胃脘胀痛、胸烧,泛酸。亦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

夜尿增多临床症状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

连花清瘟胶囊中药组成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表现

新生儿黄疸分哪些症状

新生儿黄疸如何调理

浙江治男科哪家好
西藏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西安整形美容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