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新闻

养老金改革是三中全会硬骨头首要是破除双轨拳

中医新闻  2020年05月05日  浏览:3 次

编者案:今年初,决策层提出要扎实做好 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牵一发动全身的事 。我们认为,养老金筹集和使用事关每一个人,而且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可谓牵1发动全身的典型。我国处在经济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这类背景下如何解决好养老金的公平、延续和鼓励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在民生指标愈来愈成为衡量执政成果和目标的今天,这个硬骨头必须要啃了。我们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果断破除双轨制,其次是建立起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行将召开,作为一块制度硬骨头,有关养老金制度的突破已来临。

七家权威机构给中国养老金献计

人社部 泛泛吹风 泄漏政策方向

全国兼顾、延长缴费年限、双轨制合并和养老金保值增值等焦点问题都应当在这次改革中做出规划

前不久,多部委组织专家针对养老制度改革召开了闭门会议,具体政策还在研究中。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泄漏。

据了解,10月15日-16日召开的闭门会议,来自4家国内研究机构和 家国际研究机构的专家讨论了双轨合并、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全国兼顾养老金等养老制度改革顶层设计等焦点问题,并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但相关部门并没有发表具体意见。

据悉,截至目前,养老保险还有约两亿人未覆盖,大部分是就业流动性强的农民工。

对社保待遇水平的后续工作,胡晓义表示,一是要建立社保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二是要完善社保待遇与缴费更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三是要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险的发展。

双轨制合并或将有结果

据胡晓义介绍,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一是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三是要推动社会保险城乡统筹。

从1949年后的计划经济年代,到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年代,再到开始迈向老龄化社会之时,中国的养老制度一直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修订。回顾我国养老制度的推动过程发现,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改革曾在上世纪50年代讨论未果,至今仍处在试点阶段。

从《公务员法》到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再到十七大报告,一次次把推动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写入其中。但直到2007年,国务院也只是通过了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继续在广东、上海等五个地方试点。但以上海为例,其实最早在199 年就已开始了试点。

胡晓义说, 双轨制 、 待遇差 问题的存在虽然有历史的、客观的缘由,但差距过大,必然导致社会不公。要在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的同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胡晓义透露,为实现社保制度更加公平,下一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工作重点首先就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会尽早提出合理建议,但目前并轨问题暂无明确时间表。

延长退休时间转向延长缴费年限

此次推进养老制度顶层设计改革,早在去年就因 延长退休时间 引发全社会的警觉,因为这不仅涉及到退休时间问题,更关联着当前社会就业尤其是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翻阅历史发现,每次涉及养老保险的政策或者决定都引起了广泛关注。重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保险条例》的起草,到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再到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无一不在当时引起广泛讨论。

时间推移到2012年6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称 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一石激起千层浪,据当时上调查,反对者到达九成以上。半个月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再度表态: 延迟退休政策要非常慎重。一些媒体所说的 退休年龄提高至65岁甚至更晚 ,不会在近期立刻实施。

从去年至今,不但即将退休的人担心延长退休时间,不少年轻人也开始担心就业和养老金缺口和贬值的问题。

直到今年上述闭门会议之前,全社会讨论养老制度改革热度到达沸点。闭门会议结束后的第五天(10月21日),在媒体的再三追问下,胡晓义表示,要完善社保待遇与缴费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强化多缴多得的机制。由于缴费年限与待遇是直接关联的,缴费时间越长,待遇相对越高。

胡晓义称,希望职工能在全部职业生涯中都缴费,居民参保者在有缴费能力时也持续缴费。

全国兼顾养老保险势在必行

胡晓义表示,要建立社保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以工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物价变动等为重要参数,兼顾考虑各类群体,形成有规划、有规则的调整社保待遇的机制。

全国统筹 已经成为国内很多研究学者的共识,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接受《证券》采访时表示: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严重碎片化,结构不清晰。 12五 期间,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养老金制度必定需要调整结构。

摆在养老制度改革眼前不能疏忽的就是科学设计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整合的目标,只有充分斟酌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总体要求,才能实现养老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这一关键。

对此,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在接受《证券》专访时表示: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大体上已经走完了第一个阶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果说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顺应经济体制改革而对社会保障体制进行 被动式 改革的话,第二个阶段则是根据社会保障内在的发展规律、存在的问题,和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不适应进行主动的制度调剂。这应当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升级 的基本内涵。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离退休人数增长的速度快于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的增长,中国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乃至全部社会保障制度,是非改革不可的,不然将不可持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曾强调。

全国统筹、延长缴费年限、双轨制合并和养老金保值增值等焦点问题都应该在这次改革中做出计划。养老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中国社会保障升级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不可或缺的版图,也是 中国梦 的基础保障。对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我们拭目以待。( 左永刚)

腰背疼痛是什么原因女
合肥那个医院可以治白癜风
武汉治疗阳痿费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