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让宝宝远离这些危险
中医新闻 2019年09月20日 浏览:3 次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热闹和看重的节日。阖家团聚,走亲访友以及各种庆祝活动自然是少不了的。 换个角度,春节期间也是一年中安全事故频发的节日。 一是由于多种不安全因素集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高于平日;此外,人们在节日的气氛里容易放松警惕,忽略掉需要注意的安全细节。 今天春雨君要跟各位爸妈讲的是孩子在过年期间,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危险因素。 而这些伤害,在春雨君小时候几乎都经历过,所以,临近春节,个人觉得有必要将其中的经历和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家长们能够引以为戒。 烫伤:坏就坏在你万万没想到先讲一个春雨君小时候的事情。 倒霉事发生在我两岁时的年夜饭上。大人们忙着大人们的事情。我小时候特轴,爱讲究。吃完饺子的小碗里剩下了一些饺子馅,我想把它倒掉,然后把碗冲干净再让妈妈舀一勺饺子汤给我。 看没人理我,我就自己端着小碗去洗碗。这时候,毛裤边角不小心挂住了煮饺子的锅。(也许你好奇“锅怎么能在你一个小孩子能够到的位置呢?家长干嘛去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过年期间,大人一忙,就容易忽略孩子可能面临的安全隐患的原因。) 刹那间,满满的一锅滚烫的水倾泻到了身上。 当时有多痛苦,过去那么多年,已然记不太清,只记得当时的画面,整条腿上烫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 一腿的水泡烫伤对于一个二岁的小孩子而言,痛苦程度可想而知,光吓也吓傻了吧! 据全球儿童安全络的调研数据显示,岁是儿童烫伤事件高发年龄段,超过40%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 ▋ 为避免意外发生,家长该怎样做? 热水瓶、热汤等不要放在幼儿可以触摸到的地方; 不要让孩子随意出入厨房; 不要在餐桌上放置台布,以免儿童扯拽将餐桌上的热汤打翻造成烫伤; 在喂宝宝吃东西前,父母应先检查食物的温度是否合适。 对于稍大点的宝宝,父母可以采用适度的“伤害教育”。 如在不会被烫伤的前提下,让宝宝摸一下稍热的碗,他会知道烫,然后再告诉他,凡是看到盛了热汤热菜的碗,都不能碰。宝宝有过一次“被烫”的体验,就不敢再接近热源了。这比父母时时盯着宝宝要有效得多。 ▋ 一旦发生意外,家长该怎样做? 如果烫伤发生在比较容易用清水冲洗的地方,如手足部位应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并浸泡在冷开水或干净凉水中 0分钟,减轻水肿和疼痛。 如果是脸或额部等不方便用凉水冲洗的部位,可以用凉的湿的毛巾进行湿敷,这样小孩受到的伤害比直接送到医院的会少很多; 已起疱尤其是皮肤已破,切不可用水冲,不可把疱弄破。 有衣物粘连不可撕拉,可剪去伤口周围的衣物,及时以冰袋降温; 对于化学用品如酸引起的灼伤,不可用凉水冲,要先用布擦干,并立即上医院。 伤口处不要涂抹牙膏、酱油、外用药膏等物品,保持创面清洁,立即送往医院作首次处理。 刺伤:再小的伤口也要预防感染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官方微博的一则消息: 据@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微博消息: ▋ 为避免意外发生,家长该怎样做?尖锐物件如:牙签、刀子、图钉等物件放置于孩子触碰不到的位置; 家长不要忽略儿童看护,尖锐物不要给孩子玩,手执尖锐物品时不要玩耍奔跑,防止跌落时戳伤。 养好吃饭规矩,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 ▋ 一旦发生意外,家长该怎样做? 儿童在玩耍中将尖物,如木刺、金属屑、玻璃碎片扎入皮肤,容易发生感染,特别是厌氧菌的感染。处理时,需根据伤口的深度和出血的多少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伤口流血:用力压迫伤口,如果流血不是特别快,不要马上按住,流血可以带出脏的异物,不容易引起感染。血止后,用碘伏涂擦伤口进行消毒,然后用胶布式绷带包扎紧,尽量不要活动。 伤口未流血,却有明显的刺伤迹象,很可能是伤口过深,需及时往医院就诊。 如果伤口较小可先用冷开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伏进行消毒,将患侧胳膊举高来止血,再用创可贴包好。 如果伤口深且大,出血量多时,应一边止血,一边立即带儿童去医院。 如果是被脏的、生锈的锐器或钉子刺伤(新钉子比旧钉子更为危险),应及时去医院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 窒息:这些东西别乱吃过节定然少不了诸如瓜子、果脯等各式各样的小零食。家长不要只顾着给孩子们过足嘴瘾,而忽视了其中的安全隐患。 容易引起窒息的食物有果冻、口香糖、珍珠奶茶、葡萄、果仁等。 除了经过食道引起的窒息外,还有一种也应当引起家长的重视。 一些小孩子顽皮,喜欢把诸如花生等小东西往鼻腔里塞,也同样容易引起窒息。 小时候将花生米塞进鼻子里玩(当时可能仅仅是对鼻孔好奇,想探索它的新玩法),后来用手抠发现并不能抠出来,反而越来越往里走,后来医生用镊子才取了出来。 提醒各位家长,小孩子对很多事情感兴趣的程度远远超过大人,所以不要小看他们的创造力,务必做好安全教育。 ▋ 为避免意外发生,家长该怎样做? 不让低龄儿童独自进食带刺和带骨的食物、小颗粒食物,如鱼、花生、果冻等;不给幼儿购买可吞咽的玩具; 家长在孩子哭闹时不要喂食; 不要让孩子头戴塑料袋玩耍 为孩子做好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 一旦发生意外,家长该怎样做? 一旦发生如鱼刺卡喉的梗阻情况,切忌用手或筷子在咽喉内盲目乱抠乱掏,以免损伤咽喉粘膜引起出血,或把骨头刺得更深。教孩子用力做几次“卡、卡”的发音动作,尝试将骨头吐出。若处理无效,应立即送医救治。 孩子鼻腔塞进异物之后,切忌用手指乱捅乱抠,以防异物进一步位移。家长可按住孩子一侧鼻翼,教孩子用力“哼”鼻子,如无效,需立即送医救治。 海姆立克急救法:万一食物误入气管,家长可尝试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如下图),如无效,请尽快就医。 坊间流传的喝醋、用力吞咽馒头、干饭等方法,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切勿乱用,以免耽误时间,使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 亲吻:祸从口出说的就是你拜年时,走亲访友免不了孩子被抱来抱去亲昵一番。作为家长,不好意思拒绝亲戚友人的热情,但也担心孩子遭受外部细菌的侵害。 在这里春雨君给大家想了几个小办法,或许能帮到你: 出行前给孩子准备一个透气性良好的口罩,可以对外称孩子感冒,生病等,防止外人亲吻孩子。 出行前给孩子准备一个好玩的玩具,最好是孩子不忍放手的那种,这样即便大人唤来想与娃亲昵,宝宝自己也是不会放弃手中玩具与大人们亲昵的,避免了大人之间的尴尬。 随身准备婴儿湿巾,方便及时为宝宝清理。 独处:将孩子单独放置车内就是犯罪将孩子滞留车内而发生的悲剧在报道中屡见不鲜。春节期间,家长们在外出购物尤其要注意,不要将孩子单独滞留车内,尤其不要在汽车静止的状态下,关闭车窗,开暖气。 发动机工作时,如果燃油燃烧不完全,会产生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当车子停止使用而暖气继续开放,车窗又紧闭时,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就会积聚在车厢内,浓度逐渐升高,使车内的人极易一氧化碳中毒。 这件事情发生在五年前的冬天,记得当时只是在车里坐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出现了一氧化碳中毒后的症状,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出现了强烈的头痛、头晕的症状。 摇晃:晃来晃去伤脑子你知道吗在逗孩子玩的时候,很多大人喜欢把小宝宝摇来摇去或抛向空中。其实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稍有不慎孩子会跌落,使得头颅内脏损伤或四肢骨折,而摇晃婴儿头颈部也易导致摇晃婴儿综合征。 因为婴儿头部太大,当你抛起来在接住时,孩子的下冲力突然停止然后旋转都可能造成大脑神经的剪切力导致神经损伤或者颅内小血管破裂,很有可能会对宝贝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 当然并不是所有摇晃、抛颠、旋转等都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只要你的宝宝没有出现精神不振、表情淡漠、眼神呆滞、食欲不振等等的情况,就不用担心,但作为家长必须有这种危险意识,尽量不做也不要让旁人对宝宝做这些危险动作! 脱臼:别拽着胳膊转圈儿手臂脱臼也是比较常见和多发的儿童意外伤害。 家长在手牵着孩子转圈玩闹的时候很容易因为用力过猛造成孩子手臂脱臼。 小时候手臂脱臼过两次,均由于父亲当时拉着我的手转圈造成,(由于现象比较奇特,所以现在还记忆尤新)感觉手臂不得劲,然后出现抓握障碍,受伤脱臼的手臂无法正常抓握东西。后来被送医复位才好。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带孩子玩耍的时候,牵着孩子手臂不要用力过猛,不要用蛮劲扯胳膊! ▋ 一旦发生意外,家长该怎样做? 家长不要自行尝试给孩子复位,以免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适当用硬纸板,绑带等固定受伤肢体,避免肢体因活动造成出血增加、或肿胀加重。 及时送医救治。 生活中的意外伤害还有很多,家长时时刻刻看住孩子也不太可能。但是,如果平日里,我们对身边的这些安全隐患多加重视和防范,意外发生的概率自然也会降低。 当然,希望所有的提示都是多此一举,希望每个小宝贝都能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儿脾胃虚弱饮食方宝宝老是消化不良怎么办
一岁宝宝脸发黄是什么原因

- 上一篇: 扁尖冬瓜汤的做法
- 下一篇 老人喘气困难吃什么药
-
管理定心丸米兰新主席和加图索通电话保证不换帅
2020-09-21
-
针灸拔罐治疗黄褐斑
2019-07-15
-
云南省中医院驰援彝良灾区
2019-07-13
-
刮痧疗法治疗腕关节痛
2019-07-07
-
豌豆与荷兰豆这样来区分更简单
2019-07-07
-
减息认清体质才能事半功倍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