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出口模式提高国际竞争力永恒
中医新闻 2021年08月28日 浏览:3 次
转变出口模式 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钢铁、轻工、纺织等行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石化、机械、船舶等行业具备较好的增长潜力;电子信息、服务、农业等领域的竞争力相对比较弱,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巡视员宋和平在商务部上周召开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信息通报会上,对当前我国产业竞争力发{TodayHot}展现状作如上阐述。
据悉,相关政府部门正在对国内产业进行调研,进而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提升各产业国际竞争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11月9~10日,商务部还将联合深圳市政府以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竞争力为主题,共同主办第四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深圳市贸工局、深圳市世贸组织事务中心、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都将作为承办单位。
低端产品出口模式亟待改变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超过1.76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比重的7.2%。产品涉及钢铁、水泥、玻璃、家电、医药、{HotTag}信息产业等领域共170多种,部分产品出口还初步形成了中国制造服务全球市场的格局。
“这表明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明显提高。但从产品出口结构看,仍以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从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看,消费型的电子、纺织、皮革和服装四类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电子机械、航空材料、运输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还相当低。”
8省份GDP迈入人均1万美元俱乐部 1/4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分析认为,我国产品出口结构仍以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要改变当前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的现状,就要尽快转变我国以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
关于当前我国产业面临的国际环境,杨益认为,我国产业经济安全的隐患与压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国际竞争加剧;二是发展中国家同我国的产业和贸易结构具有比较强的相似性,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三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不断出台新的贸易法规与技术壁垒;四是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日趋明显;五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资源、能源供给日趋紧张的压力。
两方面着手提升国际竞争力
针对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宋和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商务部把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为提升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工作的重要一项。针对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跟踪调查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正在逐步提升,其中,汽车、机床、重型机械等行业的产业竞争力报告将陆续发布。
谈及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方式与路径,杨益表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参与国际竞争之本。由此,应从两方面加强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要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点。应加大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集中人才优势突破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软件、生物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引导企业转变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把生产重点转移到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上来。
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应加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监测和指导,及时分析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状况,并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提升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西安妇科医院哪家好贵阳包皮包茎治疗哪家好
松原医院白癜风

-
管理定心丸米兰新主席和加图索通电话保证不换帅
2020-09-21
-
针灸拔罐治疗黄褐斑
2019-07-15
-
云南省中医院驰援彝良灾区
2019-07-13
-
刮痧疗法治疗腕关节痛
2019-07-07
-
豌豆与荷兰豆这样来区分更简单
2019-07-07
-
减息认清体质才能事半功倍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