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个日夜的努力吗
中药大全 2021年11月26日 浏览:2 次
市救助管理站首次借助全国救助管理机构人像识别系统成功寻亲
经过400多个日夜的努力,就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市救助管理站为一位60多岁的安徽阿姨找到了亲人、找到了家。这是自我市救助站成为全国救助管理机构人像识别系统的试点后,首次借助该系统成功寻亲的案例。
2017年9月24日,救助站来了一位老人,一位让救助站工作人员牵挂了一年零三个月、奔走了400多个日夜的老阿姨。
运动能强身健体 “她刚到救助站的时候,留着齐肩的中长发,发尾还带着卷;脖子、手腕上都戴着珠子,衣服很整洁。”回忆起初见李阿姨的那天,记忆犹新。李阿姨是被嘉北街道派出所的民警送到救助站的,据民警介绍,他们在盛大花园北门口发现了走失的李阿姨,在询问个人、家庭等信息无果后,派出所便决定把李阿姨送到救助站来。
“阿姨,您叫什么名字啊?”“阿姨,您记得家住哪里吗?”“家里有什么亲人吗?”“儿子或者女儿的名字叫什么?联系方式有没有?”……一个个问题问下来
,李阿姨倒是都回答了,但工作人员完全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李阿姨说的一口方言,交流起来太困难了。”无奈之下,只能将获得的有限信息发布到各大媒体和站上,希望借助媒体和络的力量,让李阿姨的亲人知道这个消息,尽早过来认领。
2018年11月,民政部在全国救助管理系统平台上新增了“人像识别系统”,嘉兴市救助管理站成为试点之一。这个人像识别系统集合了全国各地救助管理机构曾经救助过的、目前正在救助的人员信息,大大缩小了查找的范围。经过比对“匹配度:90.638%!”结果出来了,意味着李阿姨找到亲人的概率很高。原来,不是李阿姨的儿子叫“李保安”,而是阿姨自己叫“李保安”。2017年2月,李阿姨曾经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的救助管理站受助过。当天下午,救助站工作人员与当地救助站取得了联系,并发送了李阿姨的照片请求对方协查。在确认身份信息后,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为李阿姨买好了回家的车票。“阿姨,我们要回家啦!回家去过年咯!”听到工作人员的话,李保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其实,李保安的寻亲案例只是嘉兴市救助管理站众多寻亲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救助站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寻亲返乡工作,探索DNA比对、人脸识别比对、人像识别系统等先进技术,将其应用于长期滞站受助人员的救助寻亲工作。从简单的询问,到根据口音、生活、饮食习惯的蛛丝马迹寻找线索,再到实地走访、借助各地救助管理机构、派出所、村委会、跨省甄别联动机制协同调查等方式开展线索搜寻,极大地提高了救助寻亲的工作效率和成功率。
据统计,2018年救助站已成功为26名滞留受助人员找到亲人。(市救助管理站)
太原不孕不育医院治疗方法沈阳不孕不育医院哪家好
萍乡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
广东省2019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见
2019-07-16
-
望都县中医医院举行院前急救应急演练
2019-07-06
-
苹婆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1
-
玉簪根的功效与作用
2019-06-28
-
基本公卫中医药项目启动试点
2019-06-26
-
中医介绍健脑提高记忆力的养生食谱
201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