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美容

揭秘伤寒论六经与二便有哪些关系

中医美容  2019年10月19日  浏览:3 次

  摘要:六经疾病的辨证,最具鉴别意义的,除了舌脉而外,二便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本质,因此了解二便之间的关系,既能有助于诊断病证,又有助于预测转归,又有助于确定治法宜忌。因此,笔者就《伤寒论》所述,谈谈有关疾病的二便之间的关系,以冀对初学有所裨益。

  《伤寒论》在界的地位,毋庸置疑,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后的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对六经辨证体系的确立和对方剂的贡献,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伤寒论》中讲述的六经与二便的关系,赶紧看正文吧!

  六经疾病的辨证,最具鉴别意义的,除了舌脉而外,二便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本质,因此了解二便之间的关系,既能有助于诊断病证,又有助于预测转归,又有助于确定治法宜忌。因此,笔者就《伤寒论》所述,谈谈有关疾病的二便之间的关系,以冀对初学有所裨益。

  一、水液失常,二便逆相关

  所谓逆相关,是指大小便在同一证候中出现相反的表现,并且互相关连,互为因果。即小便利者,大结;或是大便下利,而小便不利。这种二便逆相关的现象,多出现在津液代谢失常的病变中,它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阳明热盛津伤,多见小便利数而大便秘结。如《伤寒论》第105条 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 ,第101条 大便硬,小便当数 ,第244条 小便数者,大便必硬 。此则由于津液不足,偏走小肠而小便数,大肠失润而大便秘,小便愈数则大便愈干燥。其二,为水湿停蓄者,多见自下利而小便不利,如猪苓汤证、真武汤证及五苓散证等水邪内停,大都出现小便不利、自下利不止的现象。此则由于脾运失常或肾关失调而致水液下趋大肠而下利,小便越不利,水停越多,下利越重,对此类下利只宜利水行小便,即所谓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 之法。

  二、阳衰阴竭,二便正相关

  所谓正相关,是大小便二者出现同步病变,即大便下利同时兼小便利数;或大便秘结时兼有小便不利。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多出现于阴阳偏极的一类病变之中。

  其一,阳衰阴盛,肾关不固,因而导致下利清谷,小便数而清长。如少阴病阴盛阳衰除以下利清谷为主外,尚可见到 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 (第282条)的小便清长量多之证。

  其二,是阳邪过盛,阴津耗竭,小便气化无源,大便肠道失润,二便出现闭则同闭的现象。如阳明急下证的第252条,以及第212条热极津枯,除大便闭结以外,必伴有小便短少不利之证。另如第111条表证误火,阴津灼伤,既有小便难,又有不大便,二者同为津液枯竭所导致,有同步相关的关系。

  三、二便同、逆相关关系的转化

  在临床上,二便的这两种关系尚可发生转化,即逆相关的关系可转为正相关的关系;而正相关的关系也可转为逆相关的关系。例如阳明腑实初起的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的逆相关关系,随病情深重,热灼津亏,则会出现小便告竭、大便闭结的正相关关系;而小便不利自下利的病人,日久亦可形成关格之证而见大小便不通,有如西医所谓尿毒证者。二便的正相关关系,有时也可转为逆相关关系,如虚寒下利日久不愈,津液遂伤,下利未愈而见小便不利,如桃花汤证即属此类。

  了解二便之间的关系,对于临床诊断疾病,预测转归,确定治法都有指导作用。据二便逆相关关系推断预后,如《伤寒论》第20 条据每日小便次数由三四行转为日再行,测知不久大便必通。确定治疗方法者,如第159条下利 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确定治疗时间,如第251条 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 除有 利小便所以实大便 外,尚有固涩止利以利小便者,如桃花汤。而西医学可通过泻下通便来治疗小便不通的尿毒证。由此可知,了解大小便之间的关系,与了解二便各自的常变情况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凡为医者,不可因其小而忽略之。

  清热解毒,凉血热,化培根痰湿。用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引起的肝区疼痛、肝肿大、黄染,亦可用于热病余邪。

微店系统
宝宝眼屎多又黄怎么办
汉森四磨汤有哪些功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