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常识

俄罗斯红场重现1941年阅兵仪式普京号召

中药常识  2020年08月05日  浏览:1 次

俄罗斯红场重现1941年阅兵仪式 普京号召人民团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莫斯科红场7日举行阅兵式,纪念1941年红场大阅兵。

参考消息11月8道 外媒称,纪念1941年11月7日红场大阅兵的阅兵式,在歌曲《胜利日》中结束。

据塔斯社11月7道,11月7日,共有6000多名军人、军校学生和爱国青年在红场列队走过。莫斯科卫戍部队的200名军乐手也参加了活动。军人身穿1941年的制服,军校学生身穿阅兵服,爱国青年穿着特别订制的国旗色服装。

阅兵观众们欣赏了从保卫莫斯科到占领德国国会大厦的一系列二战片段重现。今年的阅兵式还首次展示了500位参加1941年阅兵的莫斯科保卫者的肖像照。

在阅兵式上发言的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说:“1941年红场大阅兵是苏联军队历史上时间最短的一次阅兵式,总共持续了25分钟,但它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方式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他提醒,这次历史性阅兵“消除了怀疑,帮助人们忘记了失败,激发了数百万人的力量”,红场“成为一个基准点,成为我们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和柏林胜利的开端”。

索比亚宁说:“亲爱的老兵们,我们将永远记得,是你们破坏了法西斯的野蛮计划,拯救了莫斯科和俄罗斯,把和平与自由带给欧洲人民。你们为伟大胜利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健康、青春和生命,你们的牺牲无法衡量,你们的功绩无法遗忘。”

莫斯科市长说:“如今,莫斯科生活着30万名老兵和后勤人员,现在有28名那次历史性阅兵的参与者在红场观礼台。你们是首都的骄傲和光荣,你们是一代代俄罗斯人的榜样。向你们致敬,胜利者们。”

阅兵式结束后,红场上展示了T-38、T-37、T-60等古董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在阅兵式首次亮相的传奇飞机I-153和米格-3。

这是莫斯科第12次举行纪念1941年红场大阅兵的阅兵式。当年,共有2.85万人在几乎被包围的莫斯科参加了这次传奇阅兵,它对卫国战争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振奋了全军和全国的精神。

【延伸阅读】普京在红场阅兵式讲话 强调捍卫国家利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新5月9日电 据俄新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红场盛大阅兵式上发言时表示,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日过去、现在和未来将永远是俄罗斯的重要节日,是深刻认识捍卫祖国利益的重要性的日子。

当地时间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举行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9周年的盛大阅兵式。本届大阅兵是对莫斯科驻防军部队的第140次接受检阅,共有超过1.1万名俄军官兵、151套军事装备以及69架俄罗斯空军飞机和直升机参加阅兵。

普京在阅兵式上发言称,伟大卫国战争至今已过去69年,但5月9日这一天,过去、现在、未来都将是俄罗斯的重要节日。这一天是俄罗斯的全国性凯旋日,是人民的自豪日,是悲痛和永世难忘的日子。

普京还强调,这一节日,是俄罗斯共庆爱国主义无坚不摧之力的日子,是所有人深刻认识忠于祖国的意义和捍卫祖国利益重要性的日子。俄罗斯人应无愧于父辈们、祖辈们和曾祖辈们的英雄功绩——他们不惜生命地同敌人厮杀,捍卫了自己的家园,摧毁了纳粹主义。

【延伸阅读】俄纪念二战红场阅兵72周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2013年11月7日,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二战红场阅兵72周年。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兵锋直指莫斯科,苏联局势危急。11月7日,斯大林为了鼓舞士气,在红场举行盛大阅兵,从远东地区赶来的士兵受阅后立即奔赴战场,成功击退德军重兵集团对莫斯科的围攻,打破了所谓“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2013年11月7日,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二战红场阅兵72周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2013年11月7日,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二战红场阅兵72周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2013年11月7日,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二战红场阅兵72周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2013年11月7日,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二战红场阅兵72周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2013年11月7日,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二战红场阅兵72周年。

【延伸阅读】独家:红场阅兵揭开“新普京时代”帷幕

5月9日,普京在莫斯科红场发表讲话,向俄罗斯国民、卫国战争老战士和军队官兵表示节日的祝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考消息》驻莫斯科刘恺报道 5月9日,俄罗斯一年一度的红场阅兵在莫斯科举行,吸引了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就在两天前,这个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刚刚完成政权交接,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再次进行王车易位,已近60岁的普京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外界非常关注“老普京”在未来6年甚至12年内是否会展现出全新形象,将带给俄罗斯什么新的变化。

阅兵展示强军战略

9日,刚刚宣誓就职总统仅两天的普京参加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7周年阅兵。尽管不是大庆,但由于这是普京回归后的首次阅兵,因此仍然吸引了大批前往红场进行报道。

然而天公不作美。一大早,一场暴雨倾盆而下,让大家为阅兵式能否顺利举行暗暗担心。本报已是连续第三年参加红场阅兵,今年的天气是最差的一次。所幸,大雨在阅兵式开始前终于停歇,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对俄罗斯人来说,红场阅兵不仅仅是一年一度的例行仪式,还是一个全国性的盛大节日。对俄罗斯政府来说,借助阅兵可以展示军威、凝聚民心、激发民众爱国情感。

对此,普京显然是心知肚明。有趣的是,他就任总统后签署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为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战士一次性发放节日奖金。

本次阅兵式共有约1.4万名军人和100件武器装备接受检阅。从参阅人数和武器装备来看,今年并没有太大新意。尽管如此,不少分析人士还是将这次阅兵解读为普京重主克里姆林宫后强军大国梦的全新展示。

细心的人士发现,普京7日宣誓就职总统的当天,就签署了一道关于军队发展和军事工业现代化的总统令,勾勒出俄军事未来发展方向。普京要求,到2020年,俄军新型武器装备的比例不应低于70%。俄军应优先发展核威慑、空天防御、雷达电子、情报和通信、自动化操作系统等,并注重发展北极和远东海军军力。

事实上,普京的军事发展方略并非新近形成的。过去几年,他已经按照其军事思想,着力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根据普京的设想,俄罗斯需要一支精干、机动和装备精良的军队,并把未来军事斗争的重点转移到航空和航天领域。为此,俄军进行了精简人数、调整建制、更新装备以及提高军人待遇等改革,目前俄军总人数从120万削减到100万。

俄军还计划在未来10年斥资约7000亿美元采购军备,实现大规模、系统化的装备更新。在全球战略力量方面,面对北约东扩和欧美反导系统部署的步步紧逼,普京提出,保持全球战略力量平衡的手段是发展高精尖武器,具备突破反导系统的能力,而不是建立华而不实的反导系统。

在9日的阅兵式上,普京发表了简短的演讲,呼吁人们牢记战争爆发的原因,反思经验教训,并认为这在今天仍然有迫切性,“严格遵循国际准则、尊重国家主权和各国人民的自主选择权,是确保战争悲剧永不重复的必备条件之一”。分析人士认为,普京的这番话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美国在全球“舞刀弄枪”、威胁动武或者为“颜色革命”暗中推波助澜的行为。

治国方略初露水面

在普京看来,保持强大和足够威慑力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但要实现大国复兴,这显然还远远不够。国家实力不仅仅体现在军事力量上,更离不开政治经济和社会民生等各领域的综合建设。

今年年初,普京在总统竞选期间连续发表7篇署名文章,就国家政治、经济等各领域阐述了执政理念和目标。在经济发展方面,普京发出“我们需要新经济”的呼声,重申俄经济必须摆脱对能源原材料出口的过度依赖,发展高效和低能耗的创新型经济。概括而言,普京“新经济”理念的核心内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多元化,为此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和经营环境。

不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非一日之功,需要付出长期和艰苦的努力。经济分析人士沃尔科夫认为,普京的“新经济”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关键要看普京是否准备好采取措施,完善配套设施和相关机制建设,比如推动私有化进程、减少国家行政力量对经济的干预、大力打击腐败,等等。

在关系社会稳定的民生领域,普京已经承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解决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保障教育公平;创造2500万个“高质量”的工作岗位;到2020年为60%的家庭解决住房问题;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应该指出,普京在社会领域许诺多多,但最后是否能一一兑现,尚很难预料。

在外交上,保持务实和平衡外交政策将是普京的首选。尽管俄美在反导、北约东扩等问题上存在深层次矛盾,但可以预料,只要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主动挑衅、不采取对俄国家安全构成实质性威胁的敌对行动,普京将会尽量与之保持正常关系。

另外,由于独联体一直是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和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依托,普京始终将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视为优先政策。未来,他将继续加强欧亚一体化的战略谋划,其终极目标是以独联体为依托,把俄罗斯建设成为世界新秩序中强大的一极。而在对华关系上,普京认识到,“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需要一个强大和成功的俄罗斯”。

“硬汉”转向刚柔并济

一直以来,普京总以“硬汉”形象示人。在不少媒体笔下,他已经被塑造成了“反西方斗士”,更有不少人把普京和彼得一世这样的强权人物相提并论。

分析人士指出,普京较为强硬的风格既跟他的个人性格有关,也跟其执政经历有关。众所周知,12年前普京首次出任俄总统时,俄罗斯经济滑坡、外交羸弱、民生凋敝,临危受命的普京面对乱局,重拳出击,将俄罗斯从沦为世界二流国家的危险中拯救回来。在2000年到2008年间,久经风雨的普京褪尽青涩,形成了果敢强硬的执政风格。

在一定程度上说,对于缺乏民主传统的俄罗斯,只有强有力的领导人才有能力维持政治稳定,并保证既定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反过来,普京的“强硬”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他的内外政策在俄罗斯具备广泛的民意基础。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如今普京再次登上权力之巅,民意支持已经没有以往那样牢固。这从此次总统选举中普京的得票率低于往届甚多就可见一斑。事实上,自去年12月议会选举以来,反对派的游行集会不断。随着总统选举结束,抗议浪潮骤然降温,但反对派对政治民主化改革的诉求依然强烈。就在普京就职总统的前一天和当天,反对派还组织了游行抗议。就连梅德韦杰夫出任政府总理的提名,在俄罗斯国家杜马也只是以简单多数获得通过。

俄罗斯国际政治鉴定研究所所长明琴科认为,普京已经无法忽视反对派力量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普京必须放下身段,弥合与其他政治力量的裂痕,维护政治稳定,这也是他保证执政平稳的迫切任务。出于这一目的,普京已承诺吸纳包括反对党派在内的社会各界代表参与下一届政府,进行地方行政长官直选,简化政党登记程序等。

显然,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普京深谙刚柔并济的道理。他一方面强调“俄罗斯需要稳定发展的十年,期间不应该有激进的改革”,另一方面也会有选择地推动一些非颠覆性的“可控民主”改革,以提高政治活力。

外交领域也是同理。普京一方面指责美国插手俄罗斯后院,一意孤行推行反导系统,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如果美国能遵循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原则,俄准备推动双边关系取得质的突破。正如俄副总理罗戈津所言,俄罗斯应该学会给自己的“铁拳戴上软手套”。

俄罗斯已经进入了新的普京时代。普京在5月7日的总统就职典礼上信心满满地说,世界正见证俄罗斯的复兴,俄罗斯也拥有向前发展的一切条件,“俄罗斯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几年将决定俄罗斯数十年的发展命运”。延伸阅读:俄罗斯在红场阅兵 普京发表演讲 俄罗斯首次再现70年前红场阅兵

【延伸阅读】“普梅”政治兄弟亮相红场阅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5月9日,俄罗斯新任总统普京与新任总理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出席一年一度的红场阅兵式。法新社

《国际先驱导报》 刘恺 发自莫斯科

5月9日,一年一度的红场阅兵式在莫斯科举行,庆祝卫国战争胜利日。

这不仅是俄罗斯的盛大活动之一,更是普京再次就职总统后首度高调出现在公众面前。当日,普京身着深色西装,神采奕奕;而与他比肩而立的正是打着红色领带的总理梅德韦杰夫。他们时而朝同一方向望去,时而相互低头私语。

两天前的5月7日,这对被外界戏称为“二人转”的组合刚刚再度完成了角色的“互换”。而谁都明白,过去的12年,不管是担任总统还是总理,普京一直都是俄罗斯的实际掌舵者。而在未来6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个国家的命运同样将打上普京的深深烙印。

手按宪法发誓为人民服务

5月7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大晴天,没有了游人如织的喧嚣,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克里姆林宫的红墙、金顶、绿树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不过,对俄罗斯民众来说,这幅美景并不是他们此刻关注的重点。因为这一天,他们将见证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他们早已熟知的普京将完成由总理到总统的角色转变,重新成为克里姆林宫的主人。

这是克里姆林宫第六次举行总统就职典礼,也是普京本人第三次成为典礼的主角。面对自己未来6年、甚至12年的政治命运,年近60的普京显得从容淡定、宠辱不惊。

当日上午11时45分许,身着深色西服、系着红色领带的普京走出位于白宫的总理办公室,穿过铺着藏青色地毯的长长走廊,缓步下楼走出白宫,登上早已等候在此的黑色奔驰。随后,车队沿着新阿尔巴特大街、沿河大街驶往克里姆林宫。

此时,克里姆林宫内的乔治大厅、亚历山大大厅和安德烈大厅早已挤满了受邀参加总统就职典礼的嘉宾。人群中,入眼皆是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界名流,也不乏远道而来的外国嘉宾,其中就有与普京私交甚密的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

举行就职仪式的主厅安德烈大厅金碧辉煌,大厅中央吊顶悬挂着晶莹剔透的水晶灯。在主席台后方的墙上,一面巨大的白蓝红俄罗斯国旗极为醒目。

即将卸任的总统梅德韦杰夫步入教堂广场,他平静地与等候在此的总统警卫团告别,沿着长长的楼梯进入克里姆林宫。

11时57分许,普京的车队抵达克里姆林宫。下车后的普京略微整理仪表,扣紧西服的纽扣。在迎宾曲中,他步伐稳健,沿着楼梯拾阶而上。

当时针指向12点时,克里姆林宫钟楼的钟声敲响,两名士兵为普京打开乔治大厅厚重的大门。在雄壮的军乐声中,普京迈着轻快的步伐,踏着红色地毯一路穿过乔治大厅、亚历山大大厅,进入安德烈大厅。两侧的人群鼓掌欢迎,普京嘴角泛起笑意,不时向宾客颔首致意。

对普京来说,这一切再熟悉不过了。2000年和2004年,作为典礼的主角,他也是沿着同样的路线走向主席台的。2008年,他则是在主席台目睹着自己“钦点”的梅德韦杰夫穿越人群,意气风发向主席台走来。如今,普京将迎来自己的第三个任期,只不过不同的是,这次他的任期将延长到6年。

典礼上,普京在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的引导下宣誓。他郑重地将右手放到宪法上,一字一句背诵由33个俄文单词组成的誓词:“我宣誓,履行总统职权时尊重和维护民众权利和自由,遵守和捍卫俄罗斯联邦宪法,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安全和完整,忠实为人民服务。”

宣誓完毕,佐尔金宣布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大厅内奏起雄壮的俄罗斯国歌。

新媒体转播向世界传递信息

整体来看,普京的就职典礼庄重、紧凑、大方,全程历时不到一小时,在程序上跟2008年时没有太大不同。事实上,早在就职典礼举行前几天,俄媒体就仪式是否将作出变化有不少猜测。不过,俄总统办公厅官赫列科夫出面澄清说:“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遵守已有的传统,因此不会刻意求新。”

实际上,目前的这套就职典礼程序,正是在普京2000年首次出任总统后形成的。就连5月7日这个任职日程,也在那时确定下来,并一直沿用到现在。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是否对就职典礼的内容进行调整,这本身并不重要,但保持原有程序不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这代表着权力交接将保持稳定、执政方针将保持连续性,而这一点,恰恰是“梅普组合”希望看到的。

尽管此次就职典礼没有太大调整,不过仔细观察下来,仍能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差异要数电视和络转播规模。按照以往惯例,典礼将由第一频道、俄罗斯第一频道、莫斯科中央频道进行直播,而今年一下子扩充到六家俄罗斯电视频道,增加了俄罗斯24频道、独立电视台、第五频道。为此,克里姆林宫内外增加了许多拍摄点,还更多地运用俯拍和鸟瞰的拍摄技巧,目的是使典礼显得更加华丽和恢弘。此外,除了电视直播,YouTube站、iphone用户也可以观看直播节目。

此外,参加典礼的人数也要多出往届。今年,共有约3000名宾客亲眼见证了普京的回归,而2004和2008年的宾客人数分别只有约1700和2500人。为招待和宴请宾客,俄总统办公厅从预算中拨出2400万卢布。每一名出席典礼的人都能获得一枚价值5000卢布的纪念牌。在典礼后的招待会上,组织方还为宾客准备了非常考究的酒菜,包括鸭肉火腿、海鲜沙拉、堪察加大闸蟹等,还有克里姆林宫专供伏特加酒、十年窖藏的克里姆林宫白兰地等。

普梅两人心有戚戚

就职典礼结束后,普京接替梅德韦杰夫成为下一届俄罗斯总统,而普京总统任命梅德韦杰夫为总理,“梅普组合”变成“普梅组合”。普京从梅德韦杰夫手中接管的不仅是核按钮,还有俄罗斯国家前行的方向盘,而梅德韦杰夫将完成从总统到总理的转变,主抓俄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

对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来说,保持政治稳定和政策的延续性至关重要,而普梅继续组合则是保持国家稳定发展的政治保障。正如俄政论杂志《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总编卢基扬诺夫对本报所言,梅普两人的政治命运已经紧密相连,他们彼此都很难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伙伴。

对此,普梅两人显然是心有戚戚,他们在就职典礼上的发言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保证国家方针连续性的重要性。普京说,过去四年,梅德韦杰夫为保证国家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推动了各领域的现代化发展。而梅德韦杰夫在致辞中除了感谢民众支持,还着力称赞普京是“有经验的政治家、强有力的领导人,得到大多数国民的支持”,并祝愿普京在总统岗位上取得成就。

对这一组合来说,保持政治稳定团结,弥合社会裂痕,为未来执政铺平道路是当务之急。事实上,从去年12月以来,部分反对派政党和团体频繁举行抗议游行。尽管总统大选结束后,抗议浪潮逐渐平息,但反对派要求推动政治改革的诉求依然强烈。就在就职典礼举行当天,还有部分反对派人士走上街头示威,超过百人被拘捕。而在前一天,反对派还组织了号称“百万人大游行”的抗议活动。

而在俄罗斯国家杜马8日的表决中,普京对梅德韦杰夫的总理提名仅以简单多数获得通过,俄罗斯共产党和公正俄罗斯党均投了反对票。

出于维护政治稳定和完善政治体制的现实需要,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已承诺吸纳包括反对党派在内的社会各界代表参与下一届政府、简化政党登记程序、地方行政长官直选等。观察人士认为,普梅必须动用政治智慧,尽量弥合与各反对派的裂痕,营造友好对话和合作气氛,为未来执政推行其方针政策减少阻力。

 

南通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丁桂牌薏芽健脾凝胶
宣城白癜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