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医间道人间道

中医诊断  2019年06月23日  浏览:3 次

医间道,人间道

医间道,人间道----感谢那些引我走向中医的书《纲鉴易知录》中云:“民有疾病,未知药食,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数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也。”威威华夏,悠悠千年,医泽万世,道传千古。于我而言,习医等于学习做人,医道之精髓,在于行医修心,只有心怀对生命的感激,学医之路才能走得更远,这是我这个普通大二学生学习中医两年最大的收获。作为一个大二学生,这两年来我看书学习有了以下感悟:其一是“简”余华先生的《医间道》让我学会了从自然和生活中感受中医。有人说,中医是玄学,中医太过深奥和复杂,而余华先生告诉我,学习中医最重要的是返璞归真,学习中医,首先要学会生活,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内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名曰朴。”然而,现在我们有多少人能够走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我们的心灵因为物质生活的丰富而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不知满足。现代医者亦是如此,我们成为主院医师就是想成为主治医师,然后是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甚至院长,我们生活得越来越刻意,渴望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坚持却越来越少。所以作为一个学习中医之人,不妨从自己作起,放下很多东西,认真体会“嗜欲不能劳其目,邪淫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惧于物。”以身鉴之,医间道,返璞归真之道,乃真道也。其二是“通”道路无阻方可畅达四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开始读郑钦安的《医法圆通》开始认识火神派,火神派并不是我们常人所想大剂量的使用附子。我觉得火神派首要之务是打通中焦,扫清道路,道路畅通后才用姜、桂、附补坎中一阳,肾阳得温而肾水不寒,水灵动而火不亢,气机畅通而五脏自调。著名温病大家赵绍琴老师便重视气机,无论病人症状多么纷繁复杂,他都先从气机入手,打通道路。“通”也是我学习中医的一个重要方法,学习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疑惑,虽然它们常常使我焦躁不安,可是我却从不因恐惧而回避它,道路通达才能更好地向前,人体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其三是“和”不偏不倚,周正平和,古人曾称中医为中庸之医,中正平和乃中医本质。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提出一气周流论,他说,人体各脏腑只有维持自身平衡和相互之间功能平衡,脏腑运动才能正常。然而,我却认为黄元御用药偏干温燥。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医生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将自己的思路局限在一个圈子内,用药也月容易产生偏性。《千凤仪讲人生》虽说人想拥有平和心境,就必须修心。磨砺自己,物欲越低,越容易做到不偏不倚,周正平和,这大概要我用一生去慢慢参悟。其四是“心”学习中医有两种入境方式,其一是不断看书,反复临床实践,然而走这条路总是会遇到瓶颈;其二便是修心。孙思邈曰:“大医精诚。”德为本,术为末,有时候德的高度不能与术相并,术越高便越会成为一种负担。中医之道更是一种心道,学习中医必须怀有一颗感激之心,我们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誉为中医学经典,这些伟大著作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现在很多书中说《内经》《本经》以黄帝、神农之名冠名,是一种伪托。伪托是对那个时代里学出这些伟大著作的活雷锋的一种侮辱,他们以黄帝神农等命名,也许只是对那些带领人类走出蒙昧的先哲的一种感恩,而并非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伪托行为。我想如果我们看书和学习中医时,时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也许我们能走的更远,做得更高。道法生之,传而承之。群贤具述而《內经》始成,王冰校增而《素问》乃全,仲景践之而《伤寒》之启,思邈悬壶遊行四海,《千金》有源,天士埋头博览群书,《溫病》可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長全,至精者而為医,至诚者而為道,拯黎元於危旦,挽衰朽於垂勢,医之責也。此道乃我心中的医间之道,医者之道也。今天,我以一颗感恩之心写下这篇文章,感谢那些让我成长的好书,它们领我走进医间道,更教会我如何走人间道。很多内容只是个人浅薄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望君指正。

宝宝健脾食谱宝宝健脾胃什么药好小孩子不消化吃什么好

小儿推拿快速退烧
小孩退烧推拿手法图
小儿退热推拿手法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