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家尤凤伟像光束透进历史阴影图的
中医诊断 2021年11月23日 浏览:1 次
为了不让弃奖事件发生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尤凤伟
山东作家尤凤伟的目光从未从中国现实上转移过。这个被称为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奔走 的作家,在 0多年的写作历程中,笔下故事从民国写到抗战,从官场争斗写到城市底层生活的挣扎,始终坚守着一份自觉的文学。近日,花城出版社推出其最新长篇小说《衣钵》。小说打通历史与现实,以贴近现场的叙述,描写了美籍华裔姜先生在解放前夕和当下的不同际遇。
尤凤伟介绍,小说书名起意于雕塑家隋建国的系列雕塑《衣钵》。就雕塑而言,以中山装等形象为主体的《衣钵》象征着百年革命传统。而这些树立在青岛海边的雕塑深深触动了尤凤伟: 中山装现在很少有人穿了,以前是革命干部穿,老干部穿,象征着一个时代,就想写个相关的故事。 他说。在写新小说的一年多里,故事从1948年的逃亡铺展到现在商场官场的诡谲,书名也从《不许掉队》、《逃亡》,最终确定为当初引起触动的《衣钵》, 衣钵 能带给人们很多深层次的思考,我希望小说也能 。
按尤凤伟的说法,《衣钵》 并不是完全虚构历史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美籍华侨姜先生。姜先生曾在解放前参加伪满洲国地下抗日活动,后辗转至台湾、美国,行医、经商,经历颇丰。去美国的时候,尤凤伟就住在老先生家里,听老人讲当年离家去国的往事。老人对尤凤伟说自己1948年通过解放区的经历,以及后来发生的一些与时代交错的事情。这些叙述后来便成为《衣钵》的 历史部分 。小说现实部分讲述姜先生回乡办厂的遭遇,则比较接近时下的官场小说, 虽然不是姜先生的经历,但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事实,比较普遍 。
在《衣钵》中,尤凤伟试图将历史与现实 合二为一 ,并尝试了一种新鲜的写法:两个故事齐头并进,交叉呈现, 这种写法就像摞砖头,一不小心就会构成阅读障碍,比较另类 。
其实,不仅在写法上,尤凤伟小说探索的内容和思考的角度一直都比较 另类 ,从《鬼子来了》、《中国一九五七》再到《衣钵》,他一直在对历史进行事实及内里的剖析,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去年,《衣钵》在《中国作家》刊登后,书中对土地改革的描述曾引起议论。尤凤伟并没有亲历过土改,只见过后来一些惨烈的事: 小小孩子头一次知道人可以用枪打死,感知的是人间的残酷。 而那半个多世纪前的老黄历,对今天的读者而言,可能已经 很遥远,很隔膜,更不关痛痒 ,而且太多的人对此保持沉默。但他仍执着于这些 不好解决 的历史,并一头扎了进去。如今的尤凤伟还陆陆续续在写些土改的作品。为此,他告诫自己:必须真实地再现当时的实际境况,不可偏离史实,更不可胡编乱造,作品的大背景大事件以及重要情节必须 源于生活 , 我当然知道真实不是文学的唯一,所以再三强调真实,是希望自己作品的品质堂堂正正,能像一道光束透进历史的阴影里。
尤凤伟称自己站在 底层 写作,说自己看到太多的道德内伤, 作家的性格、内心、价值观不一样,文学选择也会不一样,同样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对有的人而言,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但我就是不能忘怀 , 不说有点过不去 。所以,他选择对历史和现实发言,甚至连他的阅读都比较偏爱现实题材, 《青瓷》不错,《驻京办主任》第一部也不错 。
回顾苦难是一桩痛苦不堪的事,而忘记了这种苦难有可能重演。两相比较,还是记住了为好。我是这样想。 尤凤伟说。(金莹)
高血压心绞痛服用什么药长春包皮过长哪家好
银川宫颈糜烂治疗哪家好

- 上一篇: 山东作家创作基地揭牌呢
- 下一篇 山东作家赵德发谈文学乾坤了
-
常春油麻藤扦插繁殖
2019-07-07
-
野洋烟根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日常生活中什么食物壮阳
2019-07-05
-
长灸足三里保健可延年益寿
2019-07-05
-
中药小茴香能治什么病
2019-07-01
-
南牡蒿的功效与作用
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