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养生

和认识许多文友一样

中药养生  2020年03月31日  浏览:2 次

和认识许多文友一样,我认识“北方的麻雀”(网名)比认识“张格娟”(真名)早几年。“北方的麻雀”新浪博客原来一直没注真名,她经常在博客上报告一些发表在中外故事上的消息,我便记下了她,每逢打开电脑都必先看她的博客。在小小说网上,“北方的麻雀”也是小小说声誉大,作品吸引力强,真名还是不被我知。后来发现她的个人资料后才知她和我是同乡,也就格外注意搜寻她的作品阅读,发现她发表在各种报刊的小小说有几百篇。至今影响最深的还是2008年被收入小小说年选的《三德叔的斑马线》。

《三德叔的斑马线》描述了上辈山村人进城后的迷茫和凄苦爱情的农村故事,第一人称写法,讲述了曾经为供“我”上大学而到城市建筑工地打工,导致双腿残疾而恐惧城市、终身未娶的三德叔,在勉强进城以后,对城市的斑马线十分好奇,他不相信在电子眼下的几条白线前,那些车辆说停就停了,“比我在村里吆喝驴子那么大的声音都管用”。这不光是三德叔的好奇和不理解,更是当时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课题。三德叔最终在过斑马线时被疾驶的摩托撞死了,结局为我们始料不及。这位不相信斑马线威力的山区老人最终死在了斑马线上,他到死的那一刻都不会相信,几道白线线能有这么大的威力。这种带有客观讽刺意味的写实手法,反映了新形势下人的认识观念的地域差异、环境差异、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社会悲哀,是值得深度思考的现实问题。生活在小城市底层的张格娟目睹耳闻了这些社会现象,用自己的笔把它奉献给读者,让大家共同去关注、去思考、去正确应对,这是《三德叔的斑马线》的主线。作品中还有一个副线,三德叔不愿进城的原因是他曾经有一个为自己殉情的好姑娘山花花,对面忘情谷每季开放的山花就是他的期望和寄托。这个贯穿在作品中的副线,对三德叔这个人物形象起了更亮丽的衬托作用,和三德叔的命运一样,同样是凄美的,也是光彩照人的。

纵观早期张格娟的作品,通俗故事的味道十分浓厚。最早读到的发表在故事报上的那些作品。没有多少场景和环境的描述,一心一意的讲故事,语言朴素通俗,情节紧凑顺畅。《背篼里的秘密》是我最早在宝鸡市的某个网吧里,在网上阅读的。这个作品可以说是一篇通俗的故事,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很单纯的讲了农村青年婚后生活中的心灵震荡。桂花、喜财、福根同代,桂花和喜财从小长大,桂花却嫁给了后山老实巴交的福根,喜财当了包工头后心不死,多次上门寻欢,桂花坚决的拒绝了他,并用自己的方式保卫了自家婚姻的美满。文字通俗朴实,故事顺畅。《我就这样成了穷光蛋》故事性极强,通篇讲故事,且悬念叠出,冲突不断。整篇通过一千元被偷、自行车被“借”、砸烂瓷器、手机被盗、猴子扼钱五个倒霉的事件叙述主人公胡东的“不幸”遭遇,最后胆战心惊的回到家中,不料老婆也被一个冒充朋友的男人骗去了钱。文字十分干净利索,故事单纯紧凑、层次分明,没有半个多余字或半句浪费语言,构思故事的技巧十分熟练,这大概就是张格娟后来写小小说成功的秘诀吧。《二丫换婚》说的是北方贫困山区,贫困农民家庭男女青年的婚姻大事。刚满十八岁的二丫为了三十五岁哥哥娶媳妇,主动换给了嫂子的驼背哥哥做媳妇。但二丫的老公怕失去媳妇而采用了极端的措施,非骂即打,二丫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婚。张格娟在小说结尾处采用了圆满的结局,二丫的嫂子在二丫离婚后主动和哥哥和好。这个结局适应了农村广大读者的心理要求,也使得整篇作品的格调明亮向上。

2007年发表在《天地.微型小说精品》第一期的《红指甲》,应该说是张格娟最早转变写作风格的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小小说。作品的语言风格有明显的突破性转变,谋篇布局、打造情节、叙述手法都有本质性的突破。《红指甲》实际上反映的是变革时代农村两代妇女意识转变过程的思想波动,也属教育类的农村故事。农村姑娘秋露自小看着母亲种指甲花染红指甲,到南方打工的秋露也照母亲的样子做了,而且不用种指甲花就可以染各种颜色的指甲,比娘的颜色还多了几种。但她最终洗掉了指甲上的颜色回到了家乡。这是当时社会背景下妇女思想转变的真实写照。更主要的是这篇作品的语言、结构、风格都趋于小说化。

张格娟极善于组织材料,能让很普通很平凡的素材在她的运作下变得精彩变得富有语言灵气。就像巧妇炒制一盘精致的菜,材料虽然简单零碎,炮制出的菜却色味具美。《牧场风云》的小说创作手法更进一步成熟了。主题是说山村的农民老爸供儿子上大学,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儿子要钱父亲就给,父亲是买了自家圈里的羊给儿子寄钱的,儿子拿父亲的钱还搞“兼职”,也养羊种菜。父亲劳作累死累活年年如此,没有谁赞许奖励。儿子种菜养羊不断被升级,升到黄钻石。最终父亲被累垮了。这里的两条线忽明忽暗,父亲的动作很明朗,儿子的作为被隐逸化了。这样的写法,在那些年,不上网的农民读者自然被蒙蔽了。而作者运用这种语言,使作品的艺术含量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同时小说采用黑白对比的创作手法,使故事的情节更有感染力。一方面父亲辛勤的劳作,累了想想都大学的儿子又继续拼命,另一方的儿子却在不惜重金的向更高级挺进,让父亲的血汗钱在虚幻的网页中不断流失。读者的心在滴血在流泪在哭泣。材料被精化成最能表现故事核心的纯料,故事在被细致筛选的过程变得精炼有嚼头。

《最真的爱》是故事中的故事,只有几百字,大概是别人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张格娟很会利用这个题材,而且运用的很逼真很凄苦。中秋节,同事王姐没买月饼,却讲了一个故事说明了不买月饼的原因,就这个故事让这篇极小的小说主题一下子升华了起来。在那个饥荒的年代,母亲在八月十五去亲戚家没借到粮的半路上,抢了一个小孩的半块月饼,在被小孩家人追赶的过程因一口吞下月饼被噎死了,奄奄一息的“我”却活了下来。情节很简单但很震撼,给人一种心肺撕裂的感觉,母亲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这种摄取材料的技巧不单单是因为故事本身吸引人,而是在组织材料过程中所表现的技术功底和艺术修养。

从我的观察角度,我似乎觉得张格娟很注意题材的广泛性和对应性。《牧场风云》《最真的爱》分别歌颂了父亲的艰辛和期望,赞颂了母亲的仁慈和伟大。是作者在一段创作时段里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提炼和组合。《醉鸡》和《醉马》都有一个“醉”字打头,又分别用鸡和马缀后。而小说的内容,《醉鸡》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妇在扯了离婚证因吃饭而又和好的过程,故事就放在领了结婚证的那一天,故事叙述却始终没离开妻子经常做的那一道菜:醉鸡。醉鸡至始至终是叙事的主线,是鸡醉了还是人醉了。或许妻子做了三十年的醉鸡麻木了,丈夫吃了三十年的醉鸡确实要醉死了。作者似乎在用醉鸡隐喻人在物质满足状态下的愚昧和麻木。而在《醉马》中,被隐喻的物体是枣红马,马没醉,但马有灵性。人醉了,因马而醉,马走失了三年,人醉了三年。当马带着家小三口出现在眼前时,人从酒醉中苏醒了,酒醒后的人很震惊,马为了生子养子离开人三年,而人居然离开妻子儿女三年不归。马让人从酒醉中清醒了过来,想起了家中的女儿和妻子。这种用灵性动物人性化的选材方式,在张格娟小小说创作中很有独创性。还有她以前的《锅盔像锅盖》、《姑娘不对外》是以陕西八大怪为线索相对应的。这就是张格娟的创作手法和特点。集广泛的简单的材料于对应中,以隐喻的方式,在设定的框架下让结构合理的展示富有哲理和寓意的内容。

小小说是近代文学领域出现的新题材。它以极小的故事构架,精炼的语言描述,纯粹的事件和人物,相对完整的故事,带有艺术创造和夸张的叙述社会生活中的艺术现象。是目前民众阅读最简洁、最省力也最流行的文学样式。由于小而精,写作的要求相对要高、要熟练,张格娟经过多年的笔耕历练,其小小说的艺术风格已经达到了相对纯真的地步。故事精到、文字干练、人物典型、情节紧凑、艺术 浑厚是她的特点。读张格娟的小说,完全不会浪费半点阅读时间和精力,你所阅读的每一个字都是作品中必须应用的。而且从多次的间接接触中,发现张格娟写作的态度十分明朗,为写作在默默的忍受着生活带给她的一切,忍受着社会琐事中的一切误解、怨恨,忍受着具体工作给她的压力和烦恼。以至于我几次预见其真面目而不如愿,几次碰面却匆匆而过,几次索要她的大作而失之交臂。但张格娟的小说评论我是早下决心要写的,无奈了一直没有见到他出版的小小说集子,等了这么长时间,只好打开她的新浪博客,一边阅读一边草笔。我写作的时间有限,而且有一些长些的东西等我草拟,我不得不草草动笔写下这些,算是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

共 9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杨钟雄稿签:可以安静下来,将时间与心灵交给他人的文字,并写出如此精到的评论,实乃难得之事。该评论从细处入手,列举了张格娟一系列优秀小小说,从创作手法、小说题材、语言风格、材料组织等各方面阐述了许多独特的分析与见解。无论是故事性、通俗性、思考性还是讽刺、警醒等方面,张格娟的小小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更可贵的是,她仍然在进步着,改变着,开拓着。最后提及的“故事精到、文字干练、人物典型、情节紧凑、艺术 浑厚”若干特点,可以说是对张格娟作品的一个高度评价与归纳。文末表达了文友之间惺惺相惜之情,理解之余,更多的是欣赏与关注,这份情谊难能可贵。文章叙述全面,赏析到位,文字流畅,在引导读者认识并理解张格娟小说上有很大的作用。问候鲁老师,推荐阅读。【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2207】

1 楼 文友: 2012-05-22 00:16:01 可以安静下来,将时间与心灵交给他人的文字,并写出如此精到的评论,实乃难得之事。该评论从细处入手,列举了张格娟一系列优秀小小说,从创作手法、小说题材、语言风格、材料组织等各方面阐述了许多独特的分析与见解。无论是故事性、通俗性、思考性还是讽刺、警醒等方面,张格娟的小小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更可贵的是,她仍然在进步着,改变着,开拓着。最后提及的 故事精到、文字干练、人物典型、情节紧凑、艺术 浑厚 若干特点,可以说是对张格娟作品的一个高度评价与归纳。文末表达了文友之间惺惺相惜之情,理解之余,更多的是欣赏与关注,这份情谊难能可贵。 夏至出生。居于潮汕小镇。不成气候。简单的懒人一枚。

回复1 楼 文友: 2012-05-26 10:45:15 谢谢杨社亲自编辑。张格娟是小小说界名人,作品的生活气息很浓。

2 楼 文友: 2012-05-22 00:16:08 文章叙述全面,赏析到位,文字流畅,在引导读者认识并理解张格娟小说上有很大的作用。问候鲁老师,推荐阅读。 夏至出生。居于潮汕小镇。不成气候。简单的懒人一枚。

回复2 楼 文友: 2012-05-26 10:45:57 谢谢杨社,祝快乐。

 楼 文友: 2012-05-22 09:04: 6 文章详细列举并分析了张格娟小小说的特点和风格,高度肯定和评价了张格娟小小说中所展示出来的哲理和寓意,对作者本人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小小说创作的精神给予了理解和赞赏,并较好地进行了总结和评述,让读者对张格娟及其小小说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和欣赏。问好!

回复  楼 文友: 2012-05-26 10:47:10 谢谢小姜,希望大家多读张格娟的小说,会有很多益处。

4 楼 文友: 2012-10-06 2 : 4:18 很深入的评论,老练的行文,精彩的阐述,这样的赏析风格令人折服。

回复4 楼 文友: 2012-10-07 14: 5:18 谢谢铁禾,双节快乐。三岁宝宝口臭是什么原因前列腺增生要怎么办安阳癫痫病医院哪家好

小孩脾胃虚弱吃什么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使用方法
肌肉拉伤后如何恢复正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