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大全

石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大全  2019年08月14日  浏览:3 次

摘要:石蜈蚣【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行滞消积;止血活血;解毒消肿。主痢疾;肝炎;小儿疳积;胃痛;吃力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蚂蝗七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iritafimbrisepala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蚂蝗多年生草本。根茎粗长,扁圆柱形,有横纹,似蚂蝗状,下侧生多数须根。叶均基生;叶柄长2-8.,有疏柔毛;叶片革质,卵形、宽卵形或近圆形,长4-10cm,宽 .5-11cm,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歪斜或宽楔形至截形,或一侧心形,两侧不对称,边缘有锯齿,两面疏被长伏毛。聚伞花序1-4(-7)支,骨1-5花;花序梗长6-28cm。被柔毛;苞片狭卵形至三角形,被柔毛;花梗长5- 0cm;花萼长约10mm,5裂至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形,边缘上部有齿;花冠淡紫色或紫色,长4-6.5cm,外面疏被短柔毛,在内面上唇有2条纵毛,花冠筒细漏斗,长2.5- .8cm,上唇2裂,下唇 裂;雄蕊2,花丝基部被疏柔毛,花药相连,有髯毛;退化雄蕊2,无毛;花盘环状;子房及花柱密被短腺毛,柱头2裂。蒴果长6-8cm,宇航局生短腺毛。种子纺锤形,长6-8mm。花期 -4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000m的山地林中石上或岩石上、山谷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等地。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本品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痢疾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行滞消积;止血活血;解毒消肿。主痢疾;肝炎;小儿疳积;胃痛;吃力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癥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

宝宝消化不良怎么止吐

小儿流鼻涕怎么办

幼儿中暑

儿童便秘怎么治疗

小儿便秘的治疗方法

小孩便秘怎么治疗

拉萨治牛皮癣的医院
南京治疗牛皮癣
长沙治疗癫痫医院哪家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