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深圳盐田区大力推进中医药进社区

中医保健  2019年06月23日  浏览:6 次

深圳盐田区大力推进中医药进社区

盐田区经常开展中医养生进社区宣传活动。盐田区卫计局供图深圳商报 贾少强 通讯员 李海斌“我最近感觉自己脸色一直不好,身体总是觉得犯困,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来给您把把脉象……您有些宫寒和气血不足,可以多吃些阿胶、红枣等补气血的食品,少吃冷饮。”近日,盐田区人民医院知名中医熊国强等专家,来到梧桐社区,为居民免费诊病,在对刘女士进行望、闻、问、切后,熊国强医生向刘女士提出了生活上的建议。“中医专家进社区活动非常好,不用到医院,就能享受到中医专家的诊疗,同时还能普及一些中医知识。”市民刘女士对说。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络这是盐田区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络的一个举措之一,盐田辖区医院的中医专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社区开展义诊服务。为不断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盐田区通过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络、加大社康中心中医药设施设备投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中医药技术服务监管等措施,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服务“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满足了辖区居民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有效地减轻了居民医药费用负担,获得了居民的充分认可和积极参与。目前,盐田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8家,全区拥有病床数450张,卫生工作人员1141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50人。盐田区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目前共有12家社康中心,其中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社康中心共6家,参照以中医药特色为主的社区健康服务站的标准建设。社区居民步行10到15分钟即可到达社康中心,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全覆盖。盐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在不断完善城市新型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同时,提出了“中医药进社区”的工作思路,结合辖区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深入推进富有中医特色、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着力构建普惠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别于2006年、2007年、2011年先后成功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及“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盐田区高度重视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逐年加大医疗卫生投入,用于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区财政平均增长幅度。同时,区财政加大了对中医药工作的投入力度,中医药工作专项经费逐年提高,在资金分配中,适当向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基层中医药工作倾斜。从2014年起,区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建设的投入,对盐港医院中西医结合项目建设每年给予200万的专项经费。近3年来,全区中医药事业经费占全区卫生事业经费的10%以上。为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区政府不断完善社康中心补偿机制。从2006年起,全区的社康中心实行药品“零加成”政策,其政策性减收由区财政全额补偿。2013年,全区社康中心的药品“零加成”政策性减收补助达189.17万元,其中,中成药的减收补助为90.53万元、中草药的减收补助为12.18万元。为传统中医药服务在社康中心广泛、可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3年度,盐田区3家综合医院及12家社康中心的中医药服务考核指标均达标。盐田区始终把中医药服务络建设放在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首位,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以市中医院为技术指导核心、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盐港医院)为龙头、其他综合医院中医科为架、12家社康中心及社会办中医诊所为底的中医药服务络。社康中心开展多项中医诊疗“十二五”期间,盐田区按照“二级甲等”的目标加快建设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目前,该院新住院大楼已建成启用,门诊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投资概算达2亿元;医院病床数增加至150张,人员编制数增加至195名。医院将按照规划内容着力加强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和内涵建设,在中医业务用房、中医门诊开设、病房设置、人员配备及设备设施等方面不断加大中医科、中药房和煎药室的建设力度,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在中西医结合医疗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此外,盐田区不断加强其他区属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的建设。目前,盐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已经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的要求,中药房也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要求。盐田区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6家社康中心,按国家标准设置了中医临床诊室、中医治疗室和中药房,均配备了100种以上的中药饮片和50种以上的中成药品种,配置了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电针仪等中医诊疗设备。社康中心根据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开展了十几项中医诊疗项目,主要包括中医汤药、针灸、推拿、刮痧、穴位注射、火罐、耳压、熏洗、敷贴、热熨、理疗等服务。桥东、大梅沙两家社康中心作为区级示范社康中心,按照“相对集中、统一标识、打造中医文化”的原则,建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其中桥东社康中心被评选为“广东省‘中医治未病’中心试点单位”。其他6家一般社康中心,也设置了中医临床诊室,配置了中医诊疗设备,至少开展了6项中医诊疗项目。2013年,全区社康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近1.4万人次。盐田区还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其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划时,都给社会医疗机构特别是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留有充足的空间。目前,拥有社会办中医类别诊所11家,其中中医馆1家,中医诊所7家,中医坐堂医诊所3家,中医类别诊所占全区个体诊所(28家)的39.3%。目前,盐田区社康中心拥有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29名,其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10名,占全科医师总数的34.4%,占社康中心所有中医类别医师的比例为67%。此外,还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24名定向培养学员,其中所学专业为中医类别的学员有17名,有两名学员已经完成培训课程,其余学员目前正在接受全市统一的规范化培训。此外,还通过参加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外派进修、学历教育、在岗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逐步完善中医师培养体系。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理论和实践培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运用,明确要求中医向专科特色钻研,西医能够合理使用中成药,并掌握部分简易、安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逐步培养了一批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精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优秀中医师队伍,培训率达100%。让中医药文化贴近百姓中医中药不仅在治疗疾病方面确有疗效,更在预防保健“治未病”领域有其独到之处。盐田区探索建立中医药和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将中医药融入医疗、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工作中。社保部门将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各社康中心医务人员在门诊、出诊、家庭病床等工作中运用中医理论治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目前,12家社康中心均配备1名以上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医师,负责全科诊疗工作,开展针灸、热熨、火罐、推拿等5种以上中医药特色服务。据统计,2013年全区社康中心的中医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66%,中医适宜技术共开展11项101248例,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社康中心根据“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大力加强了中医药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深入社区、深入家庭。2013年,全区社康中心每诊疗人次费用为64.37元,社区卫生服务在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方面初显成效。各社康中心根据社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传染病流行季节,通过宣传栏、健康教育讲座和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向辖区居民、中小学生、企业员工等宣传中医药预防流感的常识,向服务片区的企业、工厂赠送煎服中药。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实施了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干预计划,对辖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居民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工作。各社康中心根据服务片区居民患病情况,开展社区养生、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中医保健工作。有条件的社康中心还与社区工作站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养生保健活动,如中英街社康中心向片区内的老年居民传授太极拳、太极剑术,给予系统保健关怀,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盐田区积极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力争全区社康中心的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络覆盖率两年内达到100%,服务人群管理率两年内达到30%;同时,全区12家社康中心在孕产妇、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等人群的健康管理中至少选择1项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试点工作,鼓励运用中医药探索开展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推广中医药常识和中医药服务内容,充分利用健康教育的宣传手段和渠道,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各社康中心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孕产妇保健的咨询及指导。盐田区大力推进中医药进社区,使社区居民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享受中医药。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宣传中医药的健康理念和养生保健的独特优势,倡导中医药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广泛普及中医药知识,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的良好环境,使中医药文化逐步贴近百姓、融入生活。2013年,全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35场次,其中中医知识讲座39场次,累计受教育人次达3423人;发放健教宣传材料31万份;举办社区宣传义诊咨询78场次,其中中医义诊咨询33场次。经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2014年,盐田区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提高至86.51%,居民对基层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提高至87.53%,居民对基层中医药服务满意率提高至91.64%。

小孩便秘怎么办吃什么宝宝不消化吃什么好小孩脸色发黄

什么药材泡酒养肝补肾最好
男性腰酸痛食物吃什么药好
肾病会引起腰酸痛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