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两会授权发布关于渠县2009年财政预算执

中医保健  2020年08月10日  浏览:4 次

【两会授权发布】:关于渠县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关于渠县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0年4月14日

在渠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渠县财政局局长吴强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渠县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受金融危机、税制调整、国家非税收入政策和刚性支出政策等影响,财政收支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前所未有、压力空前。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财政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目标,正视困难矛盾不回避,力抓增收节支保重点,坚持改革发展不动摇,强化公共保障维稳定,财政实力再上新的台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

2009年县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66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3.08%,增长18.55%,居全市第3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025万元,为预算的96.25%,增长15.50%;非税收入完成8638万元,为预算的117.59%,增长24.25%。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9782万元,为上划目标的68.52%,下降17.78%。

2009年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7413万元,居全市第3位,为调整预算的99.58%,同比增长13.13%。

县级一般预算执行的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663万元,上级税收返还补助、专项拨款补助、各项结算补助、调资补助、上年结余等收入174847万元,收入合计198510万元。当年实际支出197413万元,按政策规定调出资金及专项上解支出259万元,年终滚存结余为838万元,扣除按政策规定应结转下年继续安排的项目结转结余762万元,净结余76万元。

(二)县级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

当年基金收入13472万元,专项补助资金536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729万元,调入水利建设资金151万元,基金收入总计为24715万元。当年实际支出17187万元,上解支出12万元,年终滚存结余7516万元,按规定全部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三)2009年全县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情况

2009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663万元,比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收入预算超收707万元,其中:税收收入短收585万元,非税收入超收1292万元。超收收入安排主要向法定支出以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支出领域倾斜:安排教育支出467万元,安排公共安全支出240万元。

(四)重点支出执行情况

2009年全县重点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支出均达到法定增长比例。

(1)农林水事务支出23223万元(不含农口事业单位津贴),增长6.06%。

(2)教育支出47485万元,增长9.39%(剔除2008年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偿债资金后增长35.82%)。

(3)科学技术支出642万元,增长24.18%。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368万元,增长13.49%。

(5)医疗卫生支出25826万元,增长88.15%。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77万元,增长66.81%。

以上数据均为决算上报数,省财政厅批复后将会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关于2009年的财政工作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是全县财政经受考验最为严峻的一年,也是收支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全县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目标不动摇,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千方百计增收节支,强化公共保障,为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突出重点,支持经济发展能力增强

力帮重点企业。安排工业资金1000余万元,大力扶持工业支柱产业,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工业园区,积极向上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安全措施技改、整顿关闭小煤矿和企业科技创新等项目资金,支持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培育骨干财源。

力促经济增长。及时拨付扩大内需专项资金15559万元,向省发展公司借入地方政府债券资金7000万元,落实县级配套资金6595万元,实行动态跟踪检查,较好地发挥了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经济、社会效益。

力保重点项目。将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资金打捆使用,及时拨付望石路、三涌路、临渠路、G318线改造工程、南渠梁高速公路、刘家拱桥水库和渠江堤防工程设计费、土地调查和农村旧宅复垦项目、东西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二桥建设、龙门峡北矿、华新水泥项目征地、汽车客运站项目等资金25000余万元,推进了县级重点项目工程建设。

力抓环境整治。先后拨付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资金6970万元,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力创新型机制。主动向省上汇报财政工作和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资金需求的严峻形势,积极取得上级的关心和政策扶持,努力争取项目和资金。同时建立财税收入激励约束机制和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主动解决税务部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形成了财税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共渡难关的良好格局。

(二)支农惠农,新农村建设强势推进

投入财政支农资金23223万元,支持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黄花和柑橘及花椒苗木基地建设,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防灾抗灾,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投入财政资金772.5万元,在宝城片区和望溪片区完成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1.2万亩;投入财政资金240万元,完成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治理20平方公里。积极推进商业点与专业市场建设,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26个。

(三)以人为本,公共财政保障水平显着提升

保障职工待遇。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及离退休费按时打卡直发的基础上,从2009年1月起按职级标准发放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按职级标准规范实施公务员津补贴,从2009年7月起按人月平800元的标准预发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落实了职工个人待遇。

落实惠民政策。在加强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移民后扶、红层找水、国债沼气项目、城镇居民灾后重建住宅补助等资金审核发放的同时,累计打卡直发动态管理下的五保户补助2030万元、城市低保资金3856万元、农村低保资金3461万元、优抚救济资金4399万元、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资金68万元,打卡直发水稻、小麦、玉米良种补贴4611.5万元、油菜补贴212.6万元、生猪补贴202万元、退耕还林资金1633万元、粮食直补资金1217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6831万元、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378.6万元,兑付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510.8万元,发放石油价格改革补贴资金197万元。

强化社会保障。积极筹措各项社会保险基金32807万元,拨付失业保险金2110万元、社会养老保险金2419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2408万元、农村养老保险金29万元、工伤保险329万元、生育保险6万元,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406万元。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将全县9800名破产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全部纳入了医保范围,拨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982万元。

抓好新农合参保。加强新农合资金的筹集、拨付及监管,共筹集新农合资金10255万元,参合农民达110.97万人,参合率达97.3%;开通新农合报账“绿色通道”,共拨付新农合补偿资金10136万元,享受补助达56万人次。

加强社会救助。安排资金1030万元落实自然灾害救助,安排150万元解决250户农村无房特困群众住房问题,投资900万元的6个灾后重建农村敬老院项目已全面启动。

(四)依法理财,财政改革稳步推进

规范部门预算。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县级部门定员定额体系,探索实物定额和项目支出标准,完善县财政预算联审会议制度,强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做到事前精编预算,事中、事后监督执行。

强化集中支付。进一步加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和实施乡财县管工作。县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办理资金收付业务3万笔,资金总流量43亿元,拒审各类不合规财务事项193笔292万元。

扩大政府采购。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操作流程,提高政府采购工作各个环节的公开透明度,为全县1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开展各类采购活动108次,实现采购规模2818万元,节约财政资金338万元,节约率达10.7%。

推进国企改革。积极筹措资金安置企业职工,加快推进13户目标企业的改革工作。财政安排拨付资金4577万元,安置县石膏矿、百货公司、渠江粮站等13户企业职工,解决蒙山酒厂、汽车运输公司、食品公司、盐厂等企业职工安置与企业清算的遗留事项所需资金,完成了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年度目标任务。

(五)强化监督,财政管理明显规范

强化财政评审。加大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监管和审查力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严格执行事前预算、事中监督、事后决算、项目结果公示制度。完成各类项目评审421项,送审金额6.6亿元,审减不合理资金8300万元,综合审减率13%。

加强专项检查。对扩大内需及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资金的管理、拨付(发放)、使用等情况全面开展监督检查,检查资金总额26529万元,对查出的问题已督促限期整改。进行财政资金安全工作专项检查,进一步落实资金管理,建立了监督管理机制。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面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对43个单位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小金库”治理重点检查,建立了源头治理的长效机制。

厉行节约经费。严格执行关于加强抗震救灾厉行节约的相关规定。年初预算在2008年压缩公用经费10%的基础上再压缩10%,其压缩资金专项用于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

(六)改进作风,服务质量更加优化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创新理财观念,着力打造“服务型、经营型”财政,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服务型、落实型、廉洁型”的财政干部队伍,丰富职工文化体育生活,调动干部职工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工作激情,为推动财政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位代表,2009年财政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新成绩。这些成绩是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人大、政协的鼎力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广大财税干部的艰辛努力下取得的。对于一个财力贫困的百万农业人口大县而言,保证财政正常运转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始终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具有长期性。以往的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主要依靠土地、资源收益来支撑,而2009年则全靠县级财政安排,保运转异常困难。在县级财力仅增长1.2亿元、各类刚性支出和重点支出新增近5亿元、收支缺口巨大的情况下,财政没有进行银行融资,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这样的成绩是来之实在不易的。审视一年来的财政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成绩的取得,县委的坚强领导是前提,树立经营财政的理念是导向,财政的管理和优质服务是关键。另一方面,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压力和困难十分突出:一是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税源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乏力;二是城市经营缓慢,补充财源匮乏;三是刚性政策支出增长过快,而上级只出政策不补助资金,向上争取建设项目要求地方资金配套等,造成贫困县财政不堪重负,资金调度异常困难;四是个别部门预算管理意识薄弱,资金使用效益差,顾全大局、过紧日子的思想基础不够。解决这些问题亟待于进一步拓展发展思路,创新理财观念,培植新财源;大力招商引资,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增加基础税源;搭建融资平台,加快城市经营步伐,增强补充财源;强化预算约束,转变部门理财观念,尽力节约财源。

三、关于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10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总体思路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和“积极稳妥、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四要注重效益”的原则,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根据中央要求今年公用经费压缩5%,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科学技术、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为27923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预算安排18651万元,同比增长24.14%(其中:国税部门组织县级一般预算收入2910万元,增长18%;地税部门组织县级一般预算收入16543万元,增长25%);非税收入预算安排9272万元,比上年增长7.33%。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安排为12315万元,同比增长26.28%。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全县当年可用财力为143513万元。本着“积极稳妥、有保有压、收支平衡”的原则,全面实施部门预算,重点安排应由财政负担的财政供养人员调资政策的兑现、惠民政策落实、保运转、维护社会稳定及各项改革的必要经费,其他增支项目暂不作安排。根据《预算法》有关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规定,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相应安排为143513万元,同比增长12.13%,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其重点支出安排为:农林水事务支出21481万元,教育支出39538万元,科学技术支出46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737万元,医疗和卫生支出1321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83万元。

201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为9931万元,按照对口安排的原则,加上一般预算调入的水利建设基金197万元,剔除上解支出后,基金预算支出安排为10116万元。

以上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

四、关于2010年的财政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继2009年以来收支矛盾更加尖锐、财政运行更为困难的第二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推进结构调整,注重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财税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狠抓增收节支,促进经济发展,强化公共保障,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抓收入,确保任务完成

认真分析把握税收增减变化因素和税源结构,加强税收收入预测,依法治税,强化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大户的征收管理,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堵塞漏洞,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罚缴分离”制度,防止财政性收入流失,确保非税收入合理增长。全方位、多渠道统揽财源,将税收收入为主,涵盖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城市公共资源收益、房地产收入、事业性经营收入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性财力的范畴。

(二)抓经营,确保财力增强

落实财税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立健全财政激励扶持机制,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更新城市经营理念,搭建融资平台,推进企业改制,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支持优势骨干产业发展,继续以项目推进、发展特色经济为重点,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建立向上争取资金激励机制,鼓励各部门积极向上汇报工作,争取政策支持,争取项目建设落户渠县,尽力向上争取各种专项资金,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三)抓保障,确保重点需要

统筹预算内外财力,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建立财政保障机制,确保法定支出的均衡进度,确保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按政策全面足额兑现,财政支出重点首先确保事关全县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的资金需求,优先支持农业、科技、教育、社保、卫生等重点领域,认真落实各项惠民为民政策,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增强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能力。同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力保年度财政收支平衡。

(四)抓管理,确保资金效益

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注重制度创新,逐步提高理财水平。深化预算改革,将基本预算、项目预算和标准定额预算做深做细;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大平台”建设;实行政府采购预算,实现政府采购提质扩面;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完善“乡财县管”改革;全力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采取强有力措施,筹措资金,安置国企职工,解决历史包袱,企业资产整体收购,统一管理与经营,真正保障国有资产收益;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力度,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加大财政监督查处力度,加强对扩大内需资金、工程建设资金和“小金库”等专项检查,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扶贫、再就业、中小学危房改造、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进行跟踪问效;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追收范围、对象、期限,依法追收财政借(贷)款。同时,积极推进财政政务公开,主动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

(五)抓队伍,确保服务满意

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全面规范财政行政行为、管理行为和服务行为,着力构建为民、利民、便民的财政工作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规范高效透明的工作流程,做到办事提速、服务增效、文明清廉,努力打造满意型、保障型财政机关,在不断开创新局面中推动财政事业发展。

(六)抓落实,确保监督效果

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财政工作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和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把预算执行提高到新的水平,尽力做到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生财、聚财、用财、管财等方面狠下功夫、再添措施、加压奋进、负重拼搏,努力完成全年收支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推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渠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小孩脸色发黄如何调理
巢湖哪有专治白癜风医院
藤黄健骨丸
友情链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