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四川夹江低调沉静的中国书画纸之乡吧

中医保健  2021年11月25日  浏览:1 次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青衣江)自中流。两山夹一江,夹江,因此而得名。

夹江县属四川乐山市,境内的东风堰是夹江县境内的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四川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同浙江丽水通济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及福建莆田木兰陂一起被列为我国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也是乐山市继乐山大佛、峨眉山之后的第三处世界遗产,夹江县素有天府明珠之称,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秧歌之乡、中国书画纸之乡。夹江是乐山市的旅游试点县,或许乐山大佛和峨眉山名气太大,与之相比,夹江似乎过于低调,多少次去峨眉、乐山途经,车窗外夹江青山绿水,但仅仅是车览,这一次终于走进它绿意深处。

青衣江如玉带轻绕,滋养着这片土地,苍翠的山野,充满生机与灵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夹江大山的深处,有没有住着神仙,我不知道,但,听当地的朋友说,有着东方之笔的画家张大千先生,曾多次到访夹江,并一住就是好久,大师来这里是被山水之美吸引?还是另有其缘?带着好奇与疑问,跟随当地朋友从县城出发,前往大山的腹地一探究竟。

出了县城于林深叶茂的幽谷间一条路蜿蜒向前,车窗右侧溪流潺潺相随,岸边开满黄色的小花,村舍并不集中的沿溪流布局,那些高挑的竹子,使了劲儿的从谷底窜得老高,将光线遮蔽成一束一道从顶上撒下,这些竹子,是夹江一宝,是夹江造纸的原料,而张大千先生来此,与之相关。

夹江造纸久负盛名,从隋唐始到明清时最盛,夹江竹纸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声名大噪。据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夹江造纸场景年)的《夹江县志》载:竹纸粗精大小皆备皆售之下南川东等地,精者用作书签,粗者用作神楮。康熙年间,夹江竹纸被御点为贡纸。乾隆年间,夹江竹纸又被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

抗战时期, 张大千先生先后两次到夹江马村大槽户石子清、石国良家,参与研制新纸。试纸成功,大师试笔后赞之曰乾隆帝用的纸也不过如此中国有了宣夹二纸,堪称二宝,将夹江纸提升到与安徽宣纸齐名的位置。为纪念大千先生对夹江纸所作的贡献,夹江县人民政府把经过他改制后的书画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他暂居过的四合院成为纪念馆为游人开放。

作者:赵衍龙 从竹林间的石阶而上,路过几户农舍,大千寓居就在半山腰,一处悬空突出的大石头很是特别,大石之上是大千寓居的露台,露台上还修建有水池和假山,石砌的栏杆上摆满了花盆,可以看出曾经主人的生活品味与美学内涵,院落四周,皆是苍翠的竹海,当地人说,天气晴好时,露台上可远眺县城,大千寓所是一个完整的川南式四合院,虽不算富丽堂皇,但细节处彰显尊贵,回廊半绕,窗棂柱子房檐皆有精美雕花;楼下利用闲余空间修有晒纸的墙面,纸作坊则在再往上走的村头,石缸、石臼、石板静静躺在杂草间,这里,已经荒废多时,唯有想象曾有的繁忙景象。

在今天的夹江,全县仍有古老的造纸作坊一千多座,参与造纸的人数过万,生产的手工纸品种最多且闻名中外。就拿这个隐藏山野的村子,几乎曾是家家户户都造纸,现在有的因交通原因搬迁出去或以工业生产。当地朋友将我们带到了位于大山腹地更深更高处的一个纸厂,老板家曾也是以传统手工造纸的,因营销有方,纸品优质,市场需求增加,干脆买了设备进行工业生产。老板说,夹江纸好,第一是原材料的竹子,第二是用这山里的泉水。

从大千寓所出来时,遇见了回家的小石姑娘,大方热情的邀请下前往她家,闲聊中得知,她的姥爷石福利先生是夹江著名的手工造纸艺术非遗传承人,他和三个儿子被当地人尊称为纸状元,曾代表夹江走出国门一展我中华传统文化夹江手工造纸艺术。

夹江手工造纸技术在2006年成功申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养育了夹江人,也成就了无数大师。(尤紫璇)

十堰白癜风去哪治疗
胸闷气短可以食疗吗
成都哪医院妇科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