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减肥

但随着执业医师法的颁布

中医减肥  2020年01月06日  浏览:5 次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介绍

一、成立背景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师承是传承中医药文化和技术的重要方式,但随着《执业医师法》的颁布,很多通过师承方式进行学习的中医无法获得医师资格,沦为非法行医,极不利于中医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在2006年,卫生部即颁布了52号令《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开拓了师承人员考取执业资格证的通道;2015年,广东颁布了《关于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实施办法》,为52号令的落实进一步铺平了道路。 师承教育一直在探索中前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中医药局均有举办高端的师承培训,但由于门槛高、名额有限,无法满足社会广泛而迫切的需求。卫生部第52号令,为广大基层中医师承人员的执业行医提供了政策支持,但中医师承如何进行、过程如何管理等问题并无经验可借鉴,中医师承教育亟需进一步规范,教育模式亟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在此背景下,成立“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东是中医药大省、强省,承担着中医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广东中医师承项目是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趋势、振兴中医事业的重大举措,将充分发扬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优势和精神,集各界贤能的智慧,构建最严谨、最科学的中医师承教学和管理模式,引领全国之先,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贡献。二、职能与定位1、探索中医师承的运作机制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全面承载广东中医师承教育工作,以学术引领,以科学制度为保障,通过组织中医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广大的中医爱好者,开展师承教育实践。并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借助现代技术,发挥综合优势,对传统的中医师承教育模式进行改进,探索并形成一套与时俱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师承教育体系。2、培养多层次的中医人才 本中心将致力于发展多层次的中医人才,既培养能满足基层医疗工作需要的中医从业者,又培养能传承中医名家技术、发展中医事业、弘扬中医文化的高级人才,实现“金字塔”式的中医师承人才结构。3、服务广东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真正扩散医疗资源,是解决社会医疗问题的关键。广东中医师承项目以培养中医基层人才为抓手,普及中医药知识,藏医于民,为广东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三、发展目标 中心拟积极吸纳中医界的学者、名医及具有丰富医学管理、教学经验的精英,以“传承中医技术,发展中医事业,弘扬中医文化”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一套适合中国现代国情的科学高效的师承教学和管理模式。中心成员将在中医师承事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师承工作,总结中医诊断经验、集体教学经验、带徒培养经验,梳理出师承培养要点和规范,增强培养多层次中医人才的体制适应性,开创适应新时代的科学严谨的中医师承培养体系,引领国家中医师承培养规范。近期目标:打造一支综合实力强、干劲足、具有民族使命感和意识的教学队伍,初步制定师承培养方案,建立中医师承教育及管理模式。中期目标:完善中医师承教育及管理模式,理论成果丰富并被广泛认可,引领行业规范,成为全国中医师承工作的标杆。远期目标:以学术为支撑,以师承为抓手,以质量为要求,培养大量优秀的中医从业者,解决基层医疗问题和医患矛盾,并推动中医药走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实现中医药事业的伟大复兴和长足发展。四、主席团成员名单 中医师承教育工作社会关注度高,体系庞大,内容复杂,关系到祖国中医事业的振兴发展,意义深远且重大。为了保证中医师承项目按高质量、高标准落实到位,本中心成立中医师承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为中医师承保驾护航。主席团成员名单如下:1、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长 曹礼忠 (顾问)2、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吴伟康 (顾问)3、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吕志平 (顾问)4、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张诗军5、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导 王昌俊6、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教授、博导 杨钦河7、南方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医师、教授 贺松其8、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 全世建9、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研究员 陶双友1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硕导 张志敏11、广州市海珠区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马哲河 12、天河区卫生计生局监督所所长、博士 陈煜辉13、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余梅香14、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邓元江15、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康富来国医馆馆长 鲁新华16、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余瑾

宝宝嗓子发炎反复发烧怎么办
孩子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惠州癫痫病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