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学家抛底蕴中国文化走出难节能
中医减肥 2020年10月07日 浏览:5 次
昨天,“心灵的桥梁·中俄文学交流计划”闭幕。作家冯骥才、王蒙、翻译家高莽等中方代表与俄罗斯汉学界,共同见证了这场为纪念中俄建交六十周年而举办的文化交流盛事。俄罗斯汉学家罗流沙称,现在中国非常重视“文化走出去”,但纵观中国新时期小说、散文在俄罗斯的传播状况,作品本身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成功“走出去”不可缺少的条件。
“目前在俄罗斯,来自中国的生活用品伴随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吃的、穿的、用的大部分是中国货,就是读的还不是那样。当然,物质的东西受不受欢迎,不但在于质量,还有价格贵贱的问题。对文学来说,虽然也有经济问题,但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罗流沙称,“那种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当代中国文学创作,比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对俄罗斯读者难以有大的吸引力,或者说它们要想在俄罗斯受欢迎,就必须在某些方面超越西方的文学传统。”在“苏联解体后”所有被译介的中国作家作品中,出版次数最多的单个作品是陆文夫的《美食家》。“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源自这一小说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据介绍,1992年至2008年,共有7 位中国作家被介绍,但作品在俄罗斯“发行量极小”。“每本只有2500册至1万册。在俄罗斯,5000册的发行量,是不亏本的极限,要‘广受欢迎’得超过10万册。从这个角度看,只有姜戎的《狼图腾》才算得上较成功,但在俄也算不得家喻户晓。”据他透露会尽可能控制STP络范围。一般情况下STP的络规模不会超过100台交换机。,俄罗斯书库里,目前还找不着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品。罗流沙介绍,若论近16年被译介到俄罗斯的中国作家的作品数量,冯骥才、王蒙、贾平凹、残雪、张洁、王安忆位居前列偏强的季风水汽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西南气流汇合后,巴金、 、余华、苏童、谌容等次之。“其中,冯骥才和王蒙的作品,被译介的次数大大领先于其他作家。据我看,除了他们对读者各有各的吸引力,还有一个原因,即这两位参与中俄文化交流最为积极,与俄汉学界交往最密切。”
据罗流沙透露,被介绍到俄罗斯的中国文学作品,选编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方,俄方自主性比较有限。“尽管入选作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比较高,但不一定适合广大俄罗斯读者的口味。不用说,这不利于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自2005年开始,俄罗斯出版界才开始自发翻译出版中国当代文学,推出了棉棉、卫慧、蔡骏、姜戎、苏童的作品。“不过,为节省翻译费,棉棉、卫慧作品的俄译本,都是从英文转译的。”
相关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版本展”举办
“俄罗斯文学,可以视作中国文学生活,甚至中国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中俄文学交流计划”的一部分,首个“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版本展”在天津举行。
在展厅,看到,1972年由美国传教士翻译的《俄人寓言》发表于《中西闻见录》创刊号,开启了俄罗斯文学进入中国的先河;1907年,俄罗斯文学在中国译介数量增多,托尔斯泰、普希金、契诃夫的作品都有出版,林纾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俄文学译者。同时展出的,还有鲁迅、周作人、茅盾、郭沫若、郑振铎、郁达夫等于20世纪上半叶翻译的俄罗斯著作,以及翻译家草婴、高莽、戴骢等在20世纪下半叶对俄罗斯文学的译介情况。
(:李明达)
疫情严重,对症中成药在印尼被"抢断货"!太极集团携手海外经销商舍利捐赠锦州看白癜风权威医院
庆阳白癜风医院在哪

- 上一篇: 摩羯男喝醉酒后是什么样的节能
- 下一篇 水瓶座03100316运程节能
-
足浴与人体健康
2019-07-13
-
治疗久泻脱肛补气是首选
2019-07-13
-
缘毛筋骨草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2
-
什么是中医学饮食养生法
2019-07-07
-
新疆中医药学会下乡宣教中医药知识
2019-07-07
-
夏季养生注意三大要点让我们健康又美丽
2019-07-07